检查火车票的地方,速度会放慢很多。志平便等在检查车票的栏杆边,看到父亲给工作人员看过票后,茫然地往前走,便上去一把拉住父亲的手,喊道“爸”,父亲一愣,但随即紧抓紧志平的手。
“小平子啊!”父亲激动的叫了一声,然后那双粗糙的手就那么有力的抓紧志平不放。
父亲大半天茫然悬着的心忽然落了地。想到儿子这大半年的来去老家,却没有好好跟他说说话,此时他要逮住儿子不放,详细的问问儿子了。
此时,志平感觉到自己连续几天巨大的压力,此时他能牵着父亲的手慢慢走出广场去,他也一点不想放松,仿佛是人生海海,一放手便是永远的瞬息万变,生死难料。
两人总算走到南广场上,父亲才感慨地说:“哎呦,多亏你来接我,要不然我哪里去找你呀?”
志平便告诉父亲,一小时前,他打电话回家问了妈,才知道他坐车来了,所以才过来接你。父亲看看儿子,摆摆手说:“不讲了,不讲了,你现在身体怎么样啊?”
父亲一路的担心,奔波劳累的辛苦,此时统统不提,他只想问问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志平见到父亲后,心情好多了,他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说了化验结果是糖尿病,两天前已经用了胰岛素了,病一点不难治疗,只是要长期坚持,保持血糖稳定就一点事也没有,跟正常人一样。
父亲像是没听懂,只问:“是不是搞错了?怎么这么年纪轻轻……会得这个毛病呢?”
“糖尿病”三个字在父亲心头成了大石头,他是要避开不提这可怕的三个字了。
志平没再说话,父亲那种固执的不相信,并不能改变事实。他看过金盾出版社的那本小册子,又看了其他专业性很强的书,他明白这种内分泌紊乱的疾病,至少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有一些发病的诱因了。
他在内心理解父亲的想法,又同情父亲的固执。
志平问父亲有没有吃饭,父亲摇摇头说:“中午都没吃,还晚饭呢,上午一听到你巢州大妈说的话,我就慌了,锄头横放在田里,家都没回,借了100块钱就跟车来了。在火车上什么东西都贵,买不下去,只买了一大瓶可乐,凑合到现在。”
志平拉着父亲到了老福山小灌汤馆,他点了一份乌骨鸡,然后就坐在对面,看着父亲大口的吃起晚饭来。
父亲忽然想到儿子也没吃,便留一半汤给儿子。志平说:“他等会再吃,需要餐前打针的。”
父亲才想到,原来平儿生病了,便黯然低下一丝白发的头颅,埋头吃着剩下的半碗乌骨鸡汤。
那一刻,志平心中也黯然神伤,他不知道这个病将会给他带来多深多久的影响。
晚饭后,两人又慢慢走回市二院。父亲一会问儿子:“你饿吗?”
志平摇摇头,等会父亲又问:“检查没问题吧?”
“就是血糖高,空腹和餐后都偏高。”
“哦哦,其他没问题就好。”
父子两人说说话话就进了病房。这是一个三人的病房,其中一个南昌本地人,来回跑,晚上不住这里。还有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他也被查出了一型糖尿病,是一个小企业老板,人很消瘦。他也不怎么说话,偶尔有家里人过来看他,而他总是闭目养神亦或闭目思过,仿佛生病了,那一定是以前的日子里有饮食过错的地方,所以现在闭目思过呢。
志平父亲进来时,那个中年人男人正在喝牛奶,父亲便朝他点点头,想说什么话打个招呼,又觉不妥,搞好团结么?不妥当,那关心照顾吗?也没必要,只是朝他点点头。
那个中年男人却叹了口气,道:“大哥,这毛病很讨厌的,以后找老婆都难啊!”
父亲一愣,但也迅速装作没被击垮的镇定,说是:“知道呢,在于控制。”
那一刻,志平觉得原来父亲啥都知道啊。
我实话实说哟,过几年甚至生育功能都会受影响的。
志平这才明白这个中年人为什么总是那么闷闷不乐,原来他只关心性功能。也许成年人的世界里并不仅仅只有温饱。
可志平又很生气他的无知,志平看到一篇报道说是美国有个病人严格控,坚持用胰岛素,从年轻时十多岁就发病,活了70多岁,打了60来年的针,一切都正常。有家庭有孩子呢。
志平就拉着父亲过来,让他别跟那个整天一副倒霉相的人说话。父亲点头表示知道,又一次问儿子“饿了吗?我去给你打饭。”
志平摆摆手,毫不在乎地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