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志平在九江给志英寄的那封信,妹妹收到后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每当志英说起来都让全家人动容。
张志英把哥哥的信看了一遍,心里一万个不相信,觉得不可能的事,又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信中描述的很详细,发病时间,可能的致病原因,都分析的细致周详。妹妹看完信后,陷入一种焦虑的担忧中,哥哥以后怎么办呢?她默默的点燃了那封让她无限忧伤的信。看着通红的火舌卷起一页一页的信纸,像是一个奇怪的野兽,在吞噬着一切,等火焰渐渐熄灭,一沓信件也终于成了黑色的灰烬。她在心中祈祷,但愿哥哥的病也随着大火一起灰飞烟灭吧!
第二天,张志英就整理好手头上的事务,跟老板请好假就直奔老家了。她下车走在回村的路上,尽量避着人,像是犯了错事,不敢打扰到任何人。
当她匆匆出现在那个无比熟悉的农家小院时,母亲愣了一下,然后在布满愁容的脸上疲倦地咧嘴一笑道:“你回来了。”
然后上前接下孩子的行李,此时的母亲却像个软弱的孩子,跟女儿打了个招呼,就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两人心里都明白,治病的身体生了大病呢。
志平从二楼下来时,志英慌忙帮母亲擦去泪水,自己则拿着毛巾埋头在盆里洗脸。她听到哥哥下楼跟她打招呼,便满脸水滴地看了看哥哥,哥除了神情有点阴郁,看不出什么变化,便小声的对哥哥说:“在家感觉着急吗?”
“嗨,太着急了,你回来就好。”
“好嘞,我马上上来。”志英说完就很快擦干脸上的水珠,毛巾一挂就上二楼去了。
妹妹在椅子上一坐下来,志平便问:“请了几天假?”
“没确定几天,有事就多待两天,暂时请了三天。”
春节时妹妹都没回来,志平感觉好久都没见到妹妹了,两人又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志英忽然不知该说什么了,本来想劝哥哥心态平和,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感觉哥哥此时也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早已习惯了似的。沉默了一会,她就说起那封信来。
“那封信我看完后,第一个感觉是不可能。可我又想到在南京那家做保姆时房东的大女儿就是这个毛病,也就信了。那个房东女儿发病时,右眼已经瞎了。后来就很多年一直是左眼看人,一个30多岁的女人也没老公,没孩子,挺可怜的。我后来遇到挫折,常常在心里安慰自己,至少比她好的,自己不聋不哑不瞎,身体一切功能正常。”
志平听了笑起来,他起来伸伸手,踢踢腿,挤眉弄眼一番,说:“哪里不正常了,哪里都是好的呀,哪个零件都是好的呀。”
志英看到哥哥如此轻松,也就安心下来。她又问:“你知道窗口期吗?”
志平愣了一下,摇摇头。妹妹说:“我也不是很专业,但是看过一些文字,觉得很有道理。医学上说糖尿病…”
志英愣了一下,她突然觉得“糖尿病”三个字让哥哥的脸色变了一下,她自己也很心疼。
只一瞬间,妹妹便感觉到了哥哥只是装作没事人一样,内心还是异常敏感的。什么时候哥哥能从心里接受了糖尿病,习惯了每天打针,那才是正常的吧?反正路还长,慢慢往前走呗!
志英就是说胰岛素的不足会引起血糖增高,但是高血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降下来:一是自身分泌,第二运动,第三少吃,第四,心情愉悦,好心情也可以让血糖下来。但很显然,第一条自身分泌是做不到了,相应的是打针外援,也一样有效果。
所以一个人的高血糖往往很快就能降下来,血糖值在医学上有公认的上限,病人有时会突破上限,只是自己从来不觉得。所以有一种人一直活在血糖的上限值,也就是临界状态,只是自己从来没觉得哪里不对,这种人几十年可能都没有症状。
志平听了这段话后很感兴趣,睁大眼睛听妹妹继续说:“这种病的发病初期也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是病人不知道的状态,只有动态监测才会发现血糖偏高,所以这种病初期有一段时间靠外用胰岛素时,体内胰岛功能也一直是在恢复的,但你并不知道,所以你如果能把握住恢复的窗口期,能让胰岛素胰腺功能恢复,那就很幸运了。”
志英说到后面明显激动起来,他仿佛看到哥哥也能那么幸运的抓住窗口期,胰腺功能恢复,病就好了。
志平忍不住把病历拿出来给妹妹看。志英只是看了一些科普书籍,她对病历上的 抗体标识的英文字母和数值也不清。志平便详细地告诉妹妹这几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