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吧?”
“大家都已经谈好了,怎么还带反悔的呢?”
长孙冲低声道:“哎,主要是杜公他身体今年越来越差了。”
“前几日,杜公找到我阿耶,两人谈了很久。”
“我听到一些,杜公的意思是,他的身体恐怕是撑不住两年了。”
“他想要在走之前,让杜构步入朝堂。”
听到这,赵铭就明白杜如晦的想法了。
按照规矩,官员在遭遇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去世时必须遵守“丁忧”的丧期制度。
普通百姓则是遵从守孝的习俗,两者也有着一定的区别。
丁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遇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就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丁忧的期限为二十七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十二个月后的小祥之祭,二十四个月后的大祥之祭,以及第二十七个月的禫祭。
禫祭即除服之祭,到此守制结束。
不过,朝廷可以根据需要,对“丁忧”期间的官员,进行“夺情”或者“起复”。
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可以让官员,不用在家丁忧。
守孝的话,期限有着不同,这需要看死去的人,与你是什么关系。
正常来说,如果死去的亲人已经出了“五服”,就需要进行守孝。
五服,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和“缌麻”。
指的是以死者本身为中心,按照亲疏关系划定的五个等级。
斩榱,通常只适用于子女和父母之间。
齐榱次之,适用于孙子与祖父母之间。
大功适用于曾孙与曾祖父母之间。
小功适用于玄孙与高祖父母之间。
缌麻适用于五世以内的亲属关系。
具体的服丧期限,斩榱为三年,齐榱为一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六个月,缌麻为三个月。
如果杜构在杜如晦死前,获取了官身,按照规矩需要丁忧二十七个月,也就是两年多一点。
可要是没有官职,那就需要守丧三年。
最关键的事,丁忧期间,朝廷可以进行“夺情”或者“起复”。
杜如晦想要的就是等到自己死的那一天,杜构能够得到朝廷的“夺情”。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杜家,在朝堂之上有一定的话语权。
要不然,等杜构待在家里三年,恐怕他们杜家早就被其他世家瓜分殆尽。
那个时候,杜家也就到了落败之时。
想明白这些,赵铭问长孙冲,“叔父对此什么想法?”
长孙冲低声回道:“似乎阿耶和杜公没有谈拢,所以掌事一职到现在依旧没有定下来。”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