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奉见已经得救,拖着身子与秦炎见礼。
又说丢失了天子,羞愧不已,请秦炎派人寻找。
麾下将士找了半日,直到天黑,都不曾寻见。
此时有士兵来报,曹操得知秦炎在此地遭遇牛辅军队,正在赶来的路上,支援途中遇到天子,已在一里外。
秦炎惊讶,感慨曹操真是好运。
片刻之后,两部军马相遇。
秦炎与曹操相见,曹操又将他引荐给天子。
秦炎终于得见,此时献帝刘协有些惊魂未定,但还算镇定,并未有出格的举动。
“倒是难为这孩子了。”
秦炎暗自摇头,眼前的刘协,目前不过十一二岁,能有这般镇定,已经算是难得。
毕竟君臣有别,秦炎不再继续关注刘协,令人收拢部队,护送天子车驾返回雒阳。
雒阳残宫,百官再见天子,顿时痛哭流涕,怒骂牛辅逆贼,又感叹命途多舛。
曹操早已经命人准备好吃食,百官狼吞虎咽,丝毫顾不得形象,饱餐之后,又是一番涕零。
秦炎见不得这些酸腐,早就前去安排守卫事宜,只让曹操陪伴众人。
等到夜深人静,天子与百官都已经休息。
秦炎与曹操并肩站在城墙上,望着皇宫的方向,若不是尚有几盏灯火点亮,恐怕谁都不曾知晓那里是天子所在。
“雒阳残破,已经不再适合继续作为国都了。”
秦炎俯视城下,隐约可见破败之景。
“焱升有何打算?让天子与你前往渔阳?”
曹操点头,不动声色询问,有些小心翼翼。
“渔阳路远,本就是边境地带,如何能够让天子处在外敌环伺之中。依我看,孟德治下许昌便是不错。”
秦炎不想与曹操打哑谜,直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许昌本就是中原地区,四通八达,经过孟德治理,恐怕已经不逊于袁本初的邺城。”
秦炎没有继续往下说,只是提到表面的理由,至于更深的因素,想必曹操麾下谋士已经与他提过。
“挟天子令诸侯。”
秦炎心中想着,却是不甚在意,天子于他,日后只会是负担,毕竟他与曹操的路途有些不同。
“既然焱升也是这般认同,那曹某也不隐瞒,确有此意。”
曹操见秦炎无意与他争夺天子归属,放下心来。
“待明日,还请焱升与我共同上奏天子。”
秦炎没有拒绝,表示愿意成人之美。
翌日,朝会。
王允站在百官首位,看着殿中的两人,忍不住点头,感叹此二人都是社稷之臣。
“天子诏,曹操勤王有功,封奋威将军,豫州牧。秦炎亦勤王有功,封奋武将军,渔阳太守。”
两人拜谢,待黄门宣诏完毕,秦炎与曹操相视一眼,微微点头。
就见曹操出来请奏:“东都雒阳破旧,荒废已久,若是继续作为都城,有损国体,请天子与朝堂诸公,驾临许昌。”
适时又有朝臣出来出来附和,言说许昌地利人和,应该如此。
王允看向秦炎,见到秦炎也出来附议,最终也无奈站出来同意。
莫非曹操势大,让秦炎都感觉忌惮?
王允暗中思忖,不过也决心不再让董卓之事重演。
却说朝堂这边尚在商议迁都许昌,就有侍卫来报。
“樊稠率军五万,已经到了城外五里。”
群臣顿时惊慌,纷纷上奏同意迁都之事。
刘协惊魂未定,在浑噩之中被群臣裹挟,登上车驾。
“樊稠之军自有我军抵挡,孟德尽心护佑天子车驾便可。”
秦炎早有部署,送别天子车驾,转身出了城,率军迎敌去了。
“焱升稍等!”
身后忽然响起一声洪亮的呼喊,让秦炎停下马来。
就见徐晃飞马追赶上来,来到秦炎身前,翻身下马,纳头便拜。
“公若不弃,某愿拜为明主,从此追随!”
秦炎喜不自胜,赶忙下马将徐晃扶起,命徐晃为麾下校尉。
经过询问才得知,杨奉担心曹操容不得自己,便带着韩暹与旧部往北投奔李傕去了,徐晃不愿与两人为伍,先前又见到秦炎麾下行伍整齐精锐,便弃了杨奉,投奔秦炎。
交谈间,就见樊稠大军已经来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