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泽国再度辉煌起来,各国使者源源不断地慕名而来,很多国家来访的使团还带来了大量的学习团,想要来到大泽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大泽国的变得热闹非凡。
陆泽宇看着大泽国日渐繁荣,万邦来朝的景象。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心中却渐渐产生了一丝隐忧。
在一日的朝会上,陆泽宇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诸位大臣,如今各国使者纷至沓来,前来膜拜我大泽国,看上去这本应该是好事,可我的心里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啊。”
只见张兴军向前迈进一步,拱手施礼后,神色凝重地开口说道:
“陛下,微臣心中亦怀有同样的忧虑啊!倘若我大周国所有的先进技术都被他国悉数学去,那么假以时日,恐怕会给我们国家带来诸多不利之处。”
陆泽宇闻听此言,不禁微微一怔,觉得张兴军所言正道出了自己内心的担忧。于是,他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表示对张兴军这番话的赞同与认可。
此时,工部尚书李旺林也赶忙站出来附和道:
“的确如此啊,陛下!就拿我国当前独一无二的纺织技艺来说吧,如果这门手艺被其他国家所掌握,那么我国向来引以为傲的丝绸贸易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啊!到那时,我们在对外贸易方面的优势可能就不存在了。”
一旁的王玉鹏见状,也紧接着发言道:
“除此之外,陛下您想想看,还有那堪称精妙绝伦的冶铁之术呢!若是不幸流传至他国,他们便能打造出更为精良锋利的兵器来。如此一来,对于我国的国防安全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啊!”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多大臣们纷纷踊跃发言,各自抒发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人担心农业灌溉技术外流会导致他国粮食产量大增;有人害怕造船工艺外泄会让他国水军实力迅速崛起;更有人忧虑医术秘籍落入他人之手会使他国百姓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众人议论纷纷,整个朝堂犹如炸开了锅一般,讨论得异常热烈。
陆泽宇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大臣们的每一句言辞。他时而轻轻点头,表示对某些观点的认同;时而又眉头微皱,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似乎正在权衡利弊、思索应对之策。
“那么诸位认为应当如何处置此事呢?如今他们已然派遣使者前来,表达出渴望学习的意愿。若我们直接予以回绝,似乎会显得咱们过于小气吝啬、不通情达理。毕竟人家带着诚意而来,我们若是毫无缘由地将其拒之门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呀!!”
陆泽宇向大家说道。
礼部的张海龙上前说道:
“陛下,为了扩展我们的大泽国的影响力,臣以为可以传授他们知识,但是只开放部分文化、礼仪,以及基础科学和医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但涉及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必须严格保密。”
“可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使者的学习内容进行审查和把控。我们还应当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明确对泄露机密技术者的严厉惩罚措施。对于那些保密领域,应仅限我国特定的工匠和学者接触,并且他们需经过严格的背景审查和忠诚度考验。”
张兴军补充道:“我们可以对重要的技术场所和资料馆加强守卫,采用多重门禁和身份验证系统。同时,对相关的技术图纸、配方等资料进行加密保管,只有特定的高层官员掌握解密的方法。”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探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允许他国使者学习大泽国的一般文化和普通技艺,但在重要的先进科技领域,如军事、高端制造、独特的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要严格保密,禁止传授。
陆泽宇最后拍板决定,说道:
“好,就依众大臣所言。张兴军负责出部相关的法律,张海龙负责对接使者们工作事宜安排。但此事需谨慎处理,不可寒了他国使者之心,亦要确保我国利益不受损。”
……
大泽国开始对使者的学习进行了分类管理。在一些公开的学府和场所,使者们可以自由学习诗词、书法、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在民间,他们可以体验传统的手工艺如陶瓷制作、木雕、竹编等和民俗风情。
但对于那些被列为保密的领域,大泽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
首先,设立了“机密技术监管司”,这个机构由忠诚可靠、经验丰富的官员组成。他们负责审查使者的学习申请,对于涉及保密领域的请求一律驳回。同时,定期对可能存在泄密风险的场所进行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