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是个通情达理的母亲,知道自己一双小儿女爱美。
并没有像其他人家那样训斥责备他们,而是引导他们怎样正确的去爱美,欣赏美。
考虑到小丫头们会拘谨,李夫人并没有多留她们,略夸了几句,叮嘱李瑾萱仔细招待客人,便让她们自去后花园玩。
一走进后花园,黛玉便惊呆了。
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各种植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院落里。
清冷的阳光洒在花树上,为这冬日的园子增添了几分暖意。
一片翠绿中,几株腊梅傲然绽放,香气袭人,仿佛大自然最精致的馈赠。
腊梅树下,搭了一架精巧别致的秋千。
这也就罢了,最神奇的是,不大的一点地方,竟然还挖出了一眼喷泉!
这景致,就连权景瑶也看得目瞪口呆。
花园总体并没有多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世界里包罗万象。
蜡梅旁边的八角亭里,已有先到的几个客人在叮叮咚咚弹琴。
琴音流泻,伴着泉水零叮,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滚落而出。
还有箫声呜咽应和。
黛玉听得分明,恰是一曲“迎客来”。
李瑾萱笑道:“婉姐姐这是在欢迎咱们呢,我们快些过去吧。”
哪里还待她说,权宇轩小朋友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喷泉,早就松开了黛玉姐姐和姑姑权景瑶的手,一溜烟儿跑到喷泉边,眼睛亮晶晶地一眨不眨地看着飘落的水滴,欣喜异常。
喷泉池子里水并不深,几尾红色的小金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看小家伙看得痴迷,权景瑶便留侍剑在一旁照看,以防他不小心落入水中。
自己便伴着黛玉随李瑾萱向亭子里去。
琴架前,有香雾缭绕,指音断,烟雾散,露出一张清秀脱俗的十七八岁少女的脸。
论容貌,其实算不得绝色,至少比起黛玉来要差上很多。
但她举手投足间,极尽雅致,笑不露齿,眼角眉梢和嘴角的弧度都恰到好处,声音也十分轻柔,“听闻林小姐和权小姐到我侄女儿这儿来赏梅,我奉长嫂之命陪侄女儿一道招待,诸位不介意吧?”
旁边还站着两个与瑾萱年岁差不多的小姑娘。
一人手持玉箫,刚刚的琴箫合奏,也有她的手笔。
黛玉以眼神询问。
李谨萱忙上前介绍,指着刚刚弹琴的那位年长些女子道:“这是我堂姑姑李倩,你随我称姑姑便是。”
又指着旁边的两个小姑娘道:“这两位是孙同知家的姐姐,孙知婉,孙知茹。”
黛玉看那孙知婉手持玉箫,看似略小一些,但孙知茹却无论做什么,都略略后一步,隐隐以孙知婉为先,便知她是庶女。
李倩与权景瑶年岁稍大,两人便坐在一处说话。
黛玉被李瑾萱和孙知婉二人拉着手一起去赏蜡梅,孙知茹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得知黛玉会作诗,两个小姑娘便架秧子起哄。
黛玉虽性子略清冷,终究只是个九岁的小姑娘,被李瑾萱和孙知婉叽叽喳喳的围着,到底做了一首赏梅诗:
腊梅初绽报冬归,冷艳寒香绕翠微。
不畏严寒迎雪笑,只将傲骨向天飞。
花开一树映红日,叶落千枝伴月辉。
莫道此花无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其他人不会,李倩便和了一首:
冬日闲情步小园,腊梅迎客笑开颜。
金黄点点枝头缀,玉洁冰清遇眼前。
雪压枝头浑未觉,风吹花瓣更嫣然。
此情此景无限好,愿与梅花共岁年。
临了,李瑾萱大方送了几位客人每人一枝子蜡梅带回家插瓶。
总之,黛玉人生中第一次没有家里长辈陪同的作客,很圆满。
不止欣赏了初绽花蕾的蜡梅,还交到了李瑾萱这样一个好友。
只是,几人中,李倩的态度颇有些奇怪,时常对着黛玉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