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月光如水般洒在义庄的庭院里。地面被月色笼罩,透着一丝清冷。
义庄里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草丛中的虫鸣声此起彼伏,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气。
上官子恒迈着沉稳的步伐回到了义庄,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朦胧,衣角随着微风轻轻飘动。
此时,九叔正站在厢房门口,神色严肃。
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道袍,腰间系着一根黑色的腰带,腰带上的铜扣在月色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九叔的头发梳得整齐,脸上的皱纹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深刻,目光中透着深沉与庄重。
看到上官子恒,他微微招了招手,说道:“子恒,你进来。”
上官子恒走进厢房,只见屋内布置简单而古朴。一张陈旧的木桌摆在屋子中间,借着微弱的月光,能看到桌面有些坑洼不平,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桌上摆放着几本泛黄的古籍,书籍的边角已经卷起,页面上的文字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旁边是一个破旧的书柜,柜门有些松动,轻轻一碰便发出“嘎吱”的声音。
里面塞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法器和符咒,有的法器上镶嵌的宝石已经失去了光泽,有的符咒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房间的角落里还摆放着一张单人床,床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虽然面料已经磨损,但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九叔从一个木箱中郑重地拿出一本名为《茅山炼气诀》的书籍,那书籍的封面在月光下显得陈旧而神秘,纸张也微微泛黄,似乎每一页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九叔将书递给上官子恒,说道:“子恒,修炼法力,需先修炼此诀。你拿去仔细研读,若有疑问,再来问我。”
上官子恒双手接过书籍,感觉到手中的书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奥秘。
他轻轻翻开书籍,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书中的文字古老而晦涩,在月光的映照下,笔画间仿佛蕴含着神秘的力量。
那些文字如同古老的符咒,让人感到既神秘又敬畏。 他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书中的内容与他想象中的修仙法诀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独特之处,让他不禁沉浸其中。他的眼神专注而炽热,仿佛要将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刻在脑海里。
上官子恒通读了一遍,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竟然记住了七八成的内容。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决定尝试按照功法吸纳天地灵气。
然而,当他开始修炼时,却发现周围的灵气极为稀薄,几乎难以捕捉到。
上官子恒皱起眉头,向九叔询问道:“师兄,为何我感觉这灵气如此稀薄,几乎难以吸纳?”
九叔听了,震惊地看着他,半晌才说道:“子恒啊,你这天赋实在惊人。我当年可是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做到灵气入体。”
“如今这天地灵气稀薄,乃是因为当年刘伯温斩尽了天下龙脉,致使世间进入了末法时代。在那之前,修行之人众多,且法力高强,可如今,灵气匮乏,修行之路愈发艰难。”九叔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和无奈的继续说道。
上官子恒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道:“师兄,既然灵气如此稀薄,为何这世上还有这么多的僵尸鬼怪?”
九叔叹了口气,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说道:“僵尸和鬼怪的形成,与天地间的戾气有关。
有些尸体埋葬的风水不佳,或者死者生前怨念极深,死后受到戾气的感染,就容易发生尸变或者化为鬼怪。
再者,近年来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无数的怨念和痛苦汇聚,使得戾气越发浓重,为邪祟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这也是我们茅山一派肩负重任的原因,要降妖除魔,守护人间的安宁。”
九叔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使命感,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他刚毅的轮廓。
九叔回过头来,看着上官子恒,目光中充满了期待,说道:“子恒,你要好生修炼。”
说着,他又从书柜的深处拿出一本《茅山术法总纲》,这本书的封面在月光下绘着神秘的符文和图案,显得格外庄重。
那些符文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九叔将其递给上官子恒,“这本总纲你先拿去誊抄一份,然后归还于我。修炼过程中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