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 第17章 朱高煦

第17章 朱高煦 (第1/3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斩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 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综穿之配角不按照剧情走 有兽焉:玄晖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综漫:技能越来越离谱 萌学园之我替代了预言书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往事尘埃中的故事 斩神:守夜人总教官,开局就无敌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鬼灭继国家的第三子 海贼,从暴打青雉开始 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鬼灭:开局遇到一条鱼

说起朱高煦,大伙应该会想到一个有趣的称号—大明第一扫堂腿。

大部分都是从《大明风华》中看到笑侃,实际上这一事件记载于《明史纪事本末》,此书由清朝谷应泰编撰,有一定史料价值。

但正史《明史》未记载此事。

《明史》在清朝官方主持下编撰,资料收集广泛且经过严格考订。

《明史纪事本末》虽有参考价值,但成书时间早于《明史》,且作者谷应泰为私人修史,在资料占有和考订严谨性上或不及官方修史的《明史》。

所以《明史》未记载,使该事件真实性打折扣。

此外,该故事颇具戏剧性,在流传过程中可能存在添油加醋、夸大事实的情况 。

倒是可以在同人小说中写一写。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了解明朝这位汉王爷朱高煦吧!

——

朱高煦,一个被一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这句话奠定悲惨结局的王爷。

他出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父亲为燕王朱棣,母亲是仁孝文皇后徐氏。

徐氏乃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女 ,如此高贵的出身,让朱高煦自幼便身处权力与荣耀的中心。

朱高煦成长于北平的燕王府。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燕王府不仅是其生活起居之所,更是一个充满政治氛围和军事色彩的地方。

燕王朱棣就藩北平后,积极参与北方军事防御,多次受命出征蒙古残余势力。

朱高煦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军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培养出了勇敢无畏的性格。

在文化学习方面,他师从当时的鸿儒硕学,研读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同时,他也学习历史,通过研读《史记》《汉书》等史书,了解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

在骑射武艺训练方面,朱高煦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技能培训。

他跟随经验丰富的武将学习骑马射箭、刀枪剑戟等兵器的使用技巧,以及排兵布阵、行军打仗等军事战略和战术知识。

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朱高煦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尤其擅长骑射,在战场上能够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

靖难时期

- 崭露头角的白沟河之战:1400年的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关键一役。

当时,李景隆率领的南军号称百万,气势汹汹。

燕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形势严峻。朱高煦率数千精骑作为燕军的突击力量。

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南军阵中。

其勇猛无比,手中长枪挥舞得密不透风,所到之处,南军士兵纷纷倒下,阵脚大乱。

在朱高煦的带领下,燕军士气大振,乘势对南军发起全面攻击。

最终,燕军大获全胜,李景隆率领的南军全线溃败。

此役中,朱高煦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燕军的士气,成为燕军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也因此在军中声名大噪,威望日益提高。

- 救父于危难的东昌之战:同年的东昌之战,燕军遭遇南军的顽强抵抗,陷入困境。

朱棣亲自率军冲锋,试图突破南军防线,但南军早有准备,他们利用有利地形,设下重重埋伏,对燕军进行围追堵截。

朱棣在战斗中陷入南军的重重包围,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高煦率领数千援兵及时赶到。他看到父亲朱棣身处险境,心急如焚,怒吼一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不顾一切地冲入南军包围圈。

朱高煦犹如猛虎下山,在南军阵中左冲右突,势不可挡。

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燕军的士气,燕军将士们看到朱高煦前来救援,顿时精神大振,纷纷振作起来,与南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朱高煦和燕军将士们的共同努力下,朱棣终于突出重围,脱离了险境。

东昌之战虽然燕军最终战败,但朱高煦在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救父的行为,赢得了朱棣的极大赞赏和信任,也让他在燕军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成为燕军将士们心目中的英雄。

- 朱棣的激励与朱高煦的野心:在靖难之役的艰苦战斗中,朱棣看到朱高煦在战场上表现出的非凡勇气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大宋御赐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