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 第3章 土木堡之变

第3章 土木堡之变 (第1/4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斩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 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综穿之配角不按照剧情走 有兽焉:玄晖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综漫:技能越来越离谱 萌学园之我替代了预言书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往事尘埃中的故事 斩神:守夜人总教官,开局就无敌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鬼灭继国家的第三子 海贼,从暴打青雉开始 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鬼灭:开局遇到一条鱼

正统十四年,当土木堡之变发生的那一刻,朱祁镇意识到自己前半生好不容易打造的明君人设算是彻底崩塌。

翻看《明英宗实录·卷一》。

在朱祁镇刚会说话的时候,他爹明宣宗就把他抱在膝盖上,就逗儿子问,你他日当了天子,能让天下太平吗?

朱祁镇回答:能。

宣宗又问:如果有反贼,你敢亲率三军去收拾他吗?

朱祁镇回答:敢!

这段记载,朱祁镇回应之际,声音洪亮,神采英异,无所一虑。

宣宗闻言,当场把自己的龙袍解开,还披在朱启镇的身上,左右见状,皆山呼万岁。

土木堡之变的发生,却使得这一幕彻底沦为笑话。

...

传统官方历史叙述,明英宗当时是听了宦官王振的谗言,一口气率领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被也先的两万骑兵给包了饺子。

英宗被俘,从此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之上。

不过,按这种记载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是破绽百出。

东北师范大学的罗东阳教授,一位专门研究正统朝历史的教授,放眼国内史学界,这位肯定算是最了解英宗一朝的人了。

这位原话便有说过,传统史书土木堡事上,责任都推到了宦官王振身上,再加上后世清朝篡改史料,导致遮蔽和曲解了许多的真相。

...

接下来还原一下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第一个问题,明军当时真的是五十万大军吗?

首先五十万人的记载最早来源于刘定之的否泰录,实际上刘定之他自己都承认自己的这本书,他后来参与修撰明英宗实录的时候,都没有把这个数字写进去,可见这个数字连他自己都不敢确认。

而且关键的,刘定之的原话是官军和私蜀共五十余万人。

私蜀,我们都知道古代军队分战兵和后勤,私署指的就是这些非战斗的后勤人员,真正的战兵往往占比很少。

然而后面的史书在传抄的时候不知道咋了,而莫名其妙就把这个私塾给丢了,变成了官军五十万,然后到了清修明实里,直接就成了,明军死了几十万人。

这一下土木堡明军五十万人全军覆没就这么成定论了。

然而土木堡之变其实是有一位亲历者的,那就是后边内阁首辅李贤,他是从土木堡战场里跑回来的,所以他的话算是最依手的史料,毕竟的是亲身经历,这就比刘定之在京城耳闻的或者后面的文人笔记都要可靠多了。

那他的说法是明军是二十万人,一半人受伤,三分之一死亡,也就是说明军在同堡损失了七万人左右。

史料参考后,以防万一,再看看历史学家是怎么说的。

北大的李新峰教授,他就考证说明军并非五十万,而是二十万左右,而二十万人中,战兵,私蜀,数量不确定。

所以综合以上,明军的人数大约就是二十万。

第二个问题,瓦剌大军真的就只有两万人,瓦剌到底有多少人?

按某些人的说法,瓦剌就两万人,那两万人这个说法从哪来的呢?

还是刘定制的否泰录...

罗东阳、李新峰两位教授都说了,这本书上的数字是不靠谱的。

所以考证剌的人数,我个人觉得还是得看明史录中各个边关的兵报。

首先,当年瓦剌是分兵四路南下入侵,第一路是也先带兵进犯大同,第二路是托脱不花带兵进攻辽东,第三路是阿剌知院进攻宣抚,第四路,统帅赛刊王,进犯甘肃。

先说野先,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大同总兵郭登抓住了两个奸细,从奸细的嘴里得知了也先有九万人。

拖脱不花,这一路打的是辽东,根据辽东总兵曹毅的奏报是三万人。

阿剌知院这一路打的是宣抚,根据记载也是三万多。

最后一路是赛刊王,打甘肃的那一路啊,十路记载是只有两千人。

总计加起来将近十六万。

还有就是也先打北京的九万人中,包不包含阿剌知院的三万人,如果包含了,那瓦这处就只有十三万。

所以在正统十四年,明朝的全部兵力当在13~16万之间。

至于土木堡这边,蒙古骑兵喜欢的战术是分兵战略,所以土木堡也先兵力估算,是在三万到六万之间。

————

也先的爷爷马哈木,是他把瓦剌骑兵升级成了巨壮骑兵,多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大宋御赐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