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
- 尚书:正二品。为吏部之首,总揽吏部事务,如官员铨选(包括科举中式后的初次授官、官员的升迁、平调等)、考课(定期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评估)、封授(爵位、勋位、散官等的授予)等诸多事务。例如,决定地方知县、中央各部主事等各级官员的人选安排。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偏重文选(文官的选拔任用等事务),右侍郎侧重考功(考核官员的功绩等)。他们辅助尚书,参与官员任免决策,在尚书不能履职时可代行其职。如在大规模官员考核时期,协助尚书组织考课事宜。
- 郎中:正五品。吏部下设文选司、考功司、验封司、稽勋司四个司。文选司郎中主管文官的铨选,考功司郎中负责考核官员的功过,验封司郎中处理官员的封爵、世荫等事务,稽勋司郎中掌管官员的勋级、名籍等事务。以文选司郎中为例,要详细审查官员的出身、资历、才能等信息来确定其任职资格。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具体办事,如在文选司,主事可能负责整理官员履历档案、核对科举成绩等细节工作;考功司主事则负责记录官员日常政绩、过错等具体事项,为考课提供原始材料。
—户部
- 尚书:正二品。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包括田赋的征收标准制定、各地户口的统计核查、国家财政预算与决算等大事。例如,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肥沃程度和农作物产量来调整田赋额度。
- 左右侍郎:正三品。协助尚书管理户部事务,如左侍郎负责北方地区的钱粮事务,右侍郎负责南方地区的钱粮事务(这只是一种可能的分工)。在组织大规模赋税征收时,他们监督各地赋税上缴情况。
- 郎中:正五品。户部按地域分为十三司,每个司的郎中主管相应地区的财政事务。如浙江司郎中负责浙江地区的田赋、盐课、关税等财政收入的核算和管理,还要处理该地区的财政支出事务,如官俸、军费等。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协助郎中工作。在田赋征收季节,主事可能深入基层,核实土地面积和产量,监督赋税的登记和上缴流程;在财政支出方面,负责核对各项开支的账目和票据等。
—礼部
- 尚书:正二品。主管国家典礼、祭祀、科举、学校、外交等事务。像皇帝登基、大婚、郊祀等重大典礼都由礼部尚书统筹安排。在科举方面,确定考试科目、时间、规则等。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可能侧重于礼仪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如修订祭祀礼仪规范;右侍郎则可能重点在科举事务和教育机构管理上。在举办大型祭祀活动时,他们协助尚书调配人员、物资。
- 郎中:正五品。礼部下设仪制司、祠祭司、主客司、精膳司四个司。仪制司郎中负责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和仪式流程,祠祭司郎中主管祭祀仪式的具体安排和神只祭祀事务,主客司郎中处理外国使节接待和朝贡事务,精膳司郎中负责宴会等餐饮礼仪事务。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具体落实事务。如仪制司主事负责记录礼仪执行情况,祠祭司主事准备祭祀用品清单并监督采购,主客司主事安排外国使节的起居行程,精膳司主事筹备宴会菜品和餐具等细节。
—兵部
- 尚书:正二品。掌管全国军政事务,包括武官选授、军队训练、兵器制造管理、马政等,但军令权主要在五军都督府。例如,负责选拔卫所武官,组织军队春、秋两季的训练等事务。
- 左右侍郎:正三品。左侍郎可能侧重武官人事管理,如考核武官的武艺、品德等;右侍郎可能更关注军事后勤和装备,如兵器的制造质量、军队粮草供应等。在战争时期,协助尚书调配军事资源。
- 郎中:正五品。兵部设有武选司、职方司、车驾司、武库司四个司。武选司郎中主管武官的选拔任用,职方司郎中负责军事地图绘制、边防要塞的规划和管理,车驾司郎中管理驿站、邮传和宫廷车马,武库司郎中负责兵器的储备和发放。
- 主事:正六品。各司主事具体办事。武选司主事可能负责武官选拔考试的具体组织,职方司主事更新和保管军事地图资料,车驾司主事安排驿站的人员和物资,武库司主事盘点兵器库存等。
—刑部
- 尚书:正二品。负责全国刑名司法事务,包括案件审判、法律制定与解释、监狱管理等。如复核地方重大刑事案件,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指导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