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缓缓地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周围所有的空气都吸入自己的肺腑之中。他那略显沉重的双手紧紧地撑在那张陈旧的木桌之上,微微颤抖着,似乎承载着身体全部的重量。而他的双眼,则如同两道火炬一般,直直地、毫不偏移地紧盯着眼前摊开的书页。
尽管此刻的他已经感到无比的疲惫不堪,就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样,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需要休息。然而,脑海中那些如潮水般不断翻涌而来的疑问却犹如一道道无形的鞭子,无情地抽打在他的心头,驱使着他不得不强打起精神,继续阅读下去。
此时此刻,时间对于李涛来说变得异常宝贵。他深知自己的精力正在一点一点地流逝,如果不趁现在还有些许余力,恐怕很难再有机会将这本书彻底读完。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不管这书中究竟隐藏着多么深奥难解的秘密,也不论前方等待着他的会是怎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他都一定要坚持到底,将一切真相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吾等可窥裂缝者,始于亲近之人辞世。每当裂缝现,吾辈即见镜面世界之影。然镜中时光流速与现实大异,现实一瞬,镜中或已过一日。】
“时间流速不同……”李涛低声念道,随后翻译给dari听,“作者说,裂缝是连接镜面世界的入口。通过裂缝窥探镜面世界时,现实世界的时间只过去一瞬,但镜面世界可能已经过去一天甚至更久。”
【然吾等亦见迷雾之影,然其规律不可捉摸。有时裂缝可通迷雾,然吾等不常见之,迷雾之事如浮云,难以触及。】
“作者提到迷雾世界。”李涛表情严肃地翻译道,“然而,据其所述,迷雾世界的运行规律相较于镜面世界而言,显得更为复杂且难以琢磨。通常情况下,裂缝偶尔会与迷雾产生关联,但这种情况并非固定不变的模式。面对如此神秘莫测的迷雾世界,他们不仅难以确切地把握其本质所在,而且对于裂缝究竟何时才会与之相连通,也是无从预知。”
坐在一旁的 dari 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轻轻敲击着面前的桌面,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说道:“这么说来,难道裂缝并不仅仅只是通往镜面世界的通道口,它同时还可能充当着迷雾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否就意味着,这些裂缝自身或许便是某种特定规则的核心枢纽呢?”
听到这话,李涛不禁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半晌过后,他才抬起头来,语气凝重地回应道:“你所说的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不过遗憾的是,作者在其记录当中并未针对这个问题给予清晰明了的解答,他所做的仅仅只是如实地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种种现象一一记载下来而已。”
接下来的内容让李涛更加专注。
【吾等窥裂缝久矣,渐可操其力。于人将死之际,吾等可以幻境迎其魂。幻境虽可引灵,然不可久留。尸身腐坏则灵难返,时久则魂飘散。】
“那这是救人吗?”dari问道。
“有时候是。”李涛解释,“作者说,这种能力可以强行把灵魂从死亡边缘拽回来,只要肉身完好,就能让灵魂回归。但如果肉身损坏太严重,或者灵魂在幻境里待得太久,就无法成功了。”
dari皱眉:“听起来像是一把双刃剑。这种能力也可以用来害人,对吧?”
“没错。”李涛点头,“他提到,这种能力也可以将穷凶极恶之人送入幻境,让他们在里面接受惩罚。但他认为这不是这种能力的本意。”
【吾见此能奇异无比,然无上天之言,吾等究竟为何人?为寻答案,吾立道观,掩人耳目。信仰之助,吾辈之力更强。】
李涛继续翻译:“作者说,他不知道上天赋予他们这种能力的意义,但他决定利用它。他建立了一座道观,一来可以掩盖他们的存在,二来可以通过信仰的力量增强他们的能力。”
“这解释了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dari说道,“这座道观显然继承了他的理念,甚至可能还在延续他的使命。”
“没错。”李涛点头,“他的弟子也是像他一样能看到裂缝的人。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专门研究裂缝和镜面世界的规则。”
【弟子渐少,疑老天收回此能。然吾仍授秘法于知心之徒,惟恐世人滥用,终不敢记于书中。】
“弟子越来越少?”dari不解地问道。
“作者怀疑,是老天开始收回这种能力。”李涛解释,“他发现,能够看到裂缝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他决定将秘法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