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04 年,大汉王朝的宫廷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汉武帝刘彻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透露出帝王的威严和决心。下方的群臣们神色肃穆,等待着皇帝的决策。
“诸位爱卿,朕听闻大宛盛产良马,而我大汉却缺乏优良的战马资源。为了增强国力,朕决定派遣大军征讨大宛,获取宝马。”汉武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群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他们深知此次出征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这时,一位身材魁梧、英姿飒爽的将领站了出来,他便是李广利。
李广利昂首挺胸,目光炯炯地望着汉武帝,大声说道:“陛下,末将愿领军出征,为陛下夺取大宛宝马,扬我大汉国威!”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充满了自信和勇气。
汉武帝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好!朕命你为贰师将军,率领大军出征大宛!此次出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李广利单膝跪地,郑重地接下了这一使命:“末将定不辱使命!”
领命后的李广利,立刻投身到紧张的出征筹备工作中。他在军营中忙碌地穿梭,身影如同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他精心挑选着精兵强将,每一个士兵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确保他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能力。
“此次出征,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挑选出最精锐的战士,才能应对未知的挑战!”李广利对着负责挑选士兵的将领们严肃地说道。
同时,他还亲自监督着粮草物资的准备工作。仓库中,堆积如山的粮草和各种军需品在他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理和装载。
“粮草是军队的命脉,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李广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不久,大军集结完毕。在长安城外,旌旗飘扬,铠甲闪耀,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士气高昂。李广利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望着眼前这支威武的军队,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出发!”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征程。一路上,黄沙漫天,烈日炎炎。狂风呼啸着,卷起漫天的沙尘,迷蒙了人们的眼睛。
“将军,这天气实在太过炎热,将士们都有些疲惫不堪。”一名副将策马来到李广利身边,脸上满是忧虑。
李广利望着疲惫的士兵们,皱了皱眉头:“让大家坚持住,我们肩负着陛下的重托,不能退缩!前方或许就有水源和休息的地方。”
然而,随着行程的推进,问题不断涌现。水源匮乏成为了最紧迫的问题。原本以为能找到的绿洲干涸了,河流也变成了细流。士兵们口干舌燥,嘴唇干裂。
“将军,我们的水袋已经见底,如果再找不到水源,后果不堪设想。”又一名将领焦急地说道。
李广利咬了咬牙:“加快行军速度,派出更多的探子,寻找附近的水源。”
在艰难的寻找中,终于发现了一处隐藏在山谷中的小水潭。士兵们欢呼着冲了过去,不顾一切地捧起水大口大口地喝着。
但粮草供应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携带的粮草在漫长的行军中消耗殆尽,而沿途的补给又十分有限。
“将军,我们的粮草所剩无几,如果再找不到补给,恐怕会影响军心。”一名负责粮草的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广利沉思片刻:“加快行军速度,寻找附近的城池或部落,获取补给。必要时,可以采取武力手段。”
经过一番努力,大军终于在一个小城池得到了短暂的补给。但这远远不够支撑他们到达大宛。
在艰难的行军过程中,一些士兵开始抱怨。
“这仗打得太辛苦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
“我们已经走了这么久,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
李广利听到了这些抱怨声,他深知必须稳定军心。于是,他召集了所有士兵。
“兄弟们,我知道这次行军非常艰苦,但是我们是大汉的勇士,我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只要我们能夺取大宛宝马,回到大汉,陛下定会重重赏赐我们!我们的名字将被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英雄!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士兵们听了李广利的话,心中的抱怨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决心。
“愿随将军征战!”士兵们的呼喊声响彻云霄。
终于,大军抵达了大宛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