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厥年近七十,在整个行宫的众多官员中,年龄算是最大的。
老头性情寡淡,不喜言谈,也不与人争抢,在应南官场上被称作老好人。
实际这挺没办法。
他出身微寒,若非入赘曲家,做了上门女婿,怕是连参与科举的机会都没有,纵有状元之才,也得面朝黄土背朝天。
正是基于出身的自卑,在官场上才畏手畏脚,连大声说话也不曾有过。
落在旁人眼里,只当其品性超脱,对权势利益不感兴趣,皆夸赞涵养功夫高深,有才也有德。
殊不知张厥内心甚傲,表面客客气气,心中却颇瞧旁人不起。
在他看来,自己作为应朝状元,若非适逢乱世,也不会委身在应南这个小地方。
寡淡,只是不屑与‘文盲’闲谈,多说几句,都嫌掉价。
张厥虽担任右尹,但实际没有大权,以前负责给孙壁之起草文书,后来司职为方平的诗词作赋。
老头咬文嚼字,对待文学认死理。
参会之际,正事一概不管,但谁要在说话时,说秃噜嘴,不慎用错成语,被他逮着了,立即纠正不说,还要引经据典,把成语来源含义统统叙述一遍。
几次下来,官员们都麻了,再不敢轻易用词,能说大白话就说大白话。
站在书房门外,老头见栾歇出来,忍不住上前询问,与新任祁公聊了什么话题。
“也没聊什么,就骂了几句田狗儿罢了,没事,你进去吧,子陆是自家人。”
栾歇背手离开。
张厥稍稍放心,决定进去后,给这位难民出身的人,讲一讲先贤高论。
“让他进来!”
骤然一声虎吼。
让门框都颤了颤。
万幸老头方才去了趟厕所,否则估计得当场甩出几滴。
稳了好一会儿心神,才深吸口气,推门而入。
一眼望去,桌案后坐着名声甚大的少年,身后方左右各站一尊铁塔。
除他们仨,还有坐在房门附近的田永亨。
田永亨见他进来,赶紧起身拱手,算是打个招呼。
老头微一点头,上前两步,抱拳躬身:“臣张厥,见过祁公。”
在他进来前,有心压对方一头的祁六,搜肠刮肚想出了一个问题。
早年间混迹难民堆的时候,没少听那帮人胡扯,其中记忆犹新的还有那么一两件。
个个都很刁钻,祁六有信心,能将对方问住。
只是没等他张嘴,身旁的冉闯却是等不了了,喝道:“你就是应南第一睿敏,行宫最聪明的人?!”
张厥听的暗暗点头,晓得方才那声驴嚷,是这人发出的。
“都是应南乡亲抬爱,某愧不敢当。”
“哟,还他妈挺谦虚,我这里刚好有个疑问,你既然那么聪明,不妨来解解看。”
张厥微微皱眉,心中甚是不喜。
尤其冉闯这家伙,脑袋与脖子一样粗,说话的时候撇着大嘴,怎么看怎么让人生厌。
祁六愤怒回头,狠瞪冉闯,责怪对方抢了自己的露脸机会。
但落在张厥眼中,却是会错了意,觉得祁六这点很好,哪怕是自己近人做错了事,也该瞪眼就瞪眼,而不是帮偏袒护。
“张大人见谅,我这位属下太冒失了。”
“无妨。”张厥心里暖暖的,“这位壮士性情中人,并非有意找茬。”
说完,他有心卖派下学识,便对冉闯道:“先前祁公说了,今日碰面只为闲谈,既然壮士不吝请教,老夫也不好拒绝,有什么疑问,尽管开口吧。”
祁六正打算问呐,一听这话,急的都不行了:“张大人不用管他,还是我们来……”
“我问你!”
冉闯逮着机会,岂容错过?
“一对新人完婚,夫家姓张,娘家姓刘,大姐叫刘大娣,二姐叫刘二娣,新娘排行老三,请问她叫什么?”
什么乱七八糟的?!
张厥心说就这破玩意,三岁小孩都懒得玩!
“莫非叫刘三娣?”
冉闯摇头:“不对。”
“刘招娣?”
“也不对。”
张厥想了想,忽然醒悟,嘴角微微上翘,表情猥琐起来:“既是完婚,那想必送入洞房了,莫非是她叫……床?”
此话一出,冉闯分外鄙夷,祁六、邓夏也满脸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