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管理智慧与数字魔咒风波
岁末的校园被节日的氛围笼罩,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刘梅作为社团负责人,正为年末总结和评优的事情发愁。她在微信上向雅客大倒苦水:“雅客,这马上年底了,社团要做总结和评优,我完全没头绪。到底评几个优秀合适呢?标准怎么定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我真是一点思路都没有。”
雅客看着消息,沉思片刻,回复道:“刘梅,我给你讲个故事,听完你或许就有方向了。在一家公司里,老板召开全员大会,公布了今年的销售计划。为了激励员工冲业绩,老板设立了高额奖金,只有业绩排名前二的员工能拿到。”
“员工们开完大会就私下聚在一起开起了小会。业绩不太好的员工们觉得,30个人里只有3个人能拿高额奖金,这概率太低了,还不如大家把业务提成凑在一起平均分配,奖金也平分算了。但那些干劲十足的员工却不这么想,他们主张各凭本事,有信心拿第一名的甚至拍着胸脯说,要是拿了奖,愿意拿出一半奖金请大家吃饭。”
“那些觉得老板在‘算计’他们的员工,不停地抱怨,说除了中奖的那几个人,其他人的提成又没变,这激励根本没什么意思。可积极的员工却觉得,不管老板用什么策略,自己努力提升业绩才是关键。到了聚餐的时候,那些消极的员工还理所当然地让有望得奖的人结账,理由是他们肯定能得奖 。”
发完这些,雅客又接着补充:“你看,同样的激励措施,不同员工的反应天差地别。社团评优也是一个道理,标准要是定得太死板或者不合理,很容易让成员们觉得不公平,产生不满情绪。”
刘梅认真看完雅客发来的内容,心中的疑惑渐渐消散,回复道:“我明白了,评优不能只看单一的标准,得综合考虑成员们的各方面表现,比如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社团的贡献、自身的成长进步等等。而且奖项设置也可以多样化一些,让更多人有机会得到认可。”
雅客回复道:“没错,这样既可以激励大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又能让每个人的付出都得到应有的肯定,社团才能更有凝聚力。”
这次交流后,刘梅心中有了清晰的规划,准备着手制定合理的评优方案。
然而,刘梅刚放下手机没多久,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是林宇打来的。刘梅接通电话,语气中带着些许惊喜:“林宇,怎么突然打电话啦?是不是两个月来把那个数字谜题算出来啦?快给我讲讲。”
林宇在电话那头有些兴奋又有些急切地说:“刘梅,是这样的,我们全连的班长都在这儿呢,我们一起想了个数字,你来算一下。算对了就算你赢,要是有一个算不对,就算我们赢。我们都拿着笔和纸准备记录呢。”
刘梅一听,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哭笑不得地说:“林宇,你们这哪是让我算啊,分明是想套取那个数字规律的‘秘方’嘛。我可不干,要是我给你算对了,不就得给你们所有人都算对。这个‘秘方’我可不能轻易给。不过要是你们想知道数字背后的规律,我倒是可以通过视频,大方地教给大家,其实很简单。但要是只想让我算,那就是想套取‘秘方’,不行。”说完,刘梅就挂断了电话。
林宇没想到刘梅反应这么坚决,又连着打了几次电话。刘梅思索一番,觉得与其让他们一直纠缠,不如干脆公开这个方法。于是,她接通电话,对着手机说:“行吧,我给你们讲。我说几,你们就得几,如果算错了,那就是你们的问题。”
随后,刘梅打开视频通话,将数字魔咒的方法详细地讲解给各位班长听。班长们听完后,纷纷拍手,其中一个班长忍不住说道:“哎呀,这么简单的数字规律啊,连长居然都算不出来。这不就是数字横加的问题嘛。”
这时,连长在一旁有些尴尬。过了一会儿,另一个班长又抱怨起来:“你怎么把底给揭了呀,我们本来还想继续玩这个游戏呢。”
那个率先拍手的班长反驳道:“这能怪我吗?你们算不出来,还总想套取‘秘方’,我干脆就把方法告诉大家了。谁知道最后丢人了,这又不是我丢人,是连长你丢人呀。以后这种丢人的事儿少干点,这么简单的事儿,还组织我们全连九个班长,加上团部的人一起。”
连长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和这个班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刘梅看着手机屏幕里的场景,无奈地摇摇头,最后忍不住说道:“你们别吵啦,为这点事儿闹得不愉快多不值当。”可两人还在争论,刘梅实在无奈,再次挂断了电话。
:()刘梅困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