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房子,知道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归宿,她对着张芸竖起了大拇指,张芸脸都笑红了。母女俩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
牛项他们把茅草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把芦苇捋顺,使劲扎在一起,又用脚踩平。牛项和另俩人爬到屋顶,先把屋顶烂的茅草掀掉。下面的人就往上扔茅草,递捆好的芦苇。
牛晓贵带来的人都是干惯这活的,手脚麻利。没到中午,屋顶的活就干完了。张芸给他们烧了一锅茶水,冷凉了用碗一个一个端给他们,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村里很多人都走过来看,一个女的说:
“还没结婚,女婿这样卖力干活,好福气啊。”
另一个说:“听说这男的是王郢村那个姓牛的地主家里的人。”
先说话的女说:“你看小伙多俊,干活多麻溜,什么地主不地主的,我有女儿就要这样的,”
牛项从屋顶上下来,张老师对他说:“歇一会。”
牛项擦擦脸上的汗说: “没事,不累。”
张芸给牛项递了一碗水。
中午忙完活,张老师和妻子陪着牛晓贵带来的人喝茶说话。
牛项和张芸在厨房里,牛项蹲在灶台下烧火,张芸做饭炒菜, 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咧嘴笑了,好像很久就熟悉了,一点不扭捏。
吃过午饭,牛晓贵带着人先走了。
牛项没走,把院子杂七杂八的东西拾掇好,这时,已经下午四五点了。
张老师对牛项说: “吃了晚饭再走吧!”
牛项说:“不吃了。”
牛项要走,张芸就送牛项,两人默默地走,张芸一直把牛项送到大路上,牛项让她别送了,张芸摇头,又送了一会,牛项拉着张芸的手,拍拍她手背,叫她回去。
这年的春节,牛项到张老师家里提亲,张老师说: “日子我查过了年初六。”
牛项说:“老师都依你。”
张老师又说:“牛项,你是个好孩子,不是我想让你破费,实在是张芸情况特殊,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娶张芸那天多叫些人来,热闹热闹,也好叫村里人看看。”
牛项说:“好的。”
牛项来娶张芸那天,锣鼓从村里开始敲,一直敲到张老师家,沿途的人过来,牛项就撒糖递烟,大家打听是张老师家里嫁女儿。
张老师在当地教了几十年的书,有出息的学生没几个,但当地上过学的人,都是张老师的学生。这下大家都知道了,大伙说:“到张老师闹闹吧!顺便看看张老师。”
一路上人越跟越多,浩浩荡荡往张老师家里去,有上千人。打鼓敲锣的见到这样威武的队伍,敲锣打鼓更加卖力。
村里人全挤到村口去看,牛项带了三十多个村人,都是新衣服,头发梳的干干净净,个个精神抖擞,牛项穿着中山服,胸口戴了朵大红花。
到了村口,乐队拼尽了力气,双锣敲声震天,大鼓擂得咚咚响,把人耳朵震得嗡嗡的。
一走进村里,牛项身边就跟着俩村里的小伙子,分别拿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烟和糖,牛项散烟散糖更勤快,见到男子,不管别人要不要,就往他们手里塞,嘴里连连说: “多谢,多谢。”见到妇女孩子就散糖。一路走过去, 那气派把别家都比下去了。
他们来到张老师家,村人一个个进去看张芸。
张芸精心打扮了一下,紧张地坐在床边。
村人见了张芸,羡慕地说: “我日,牛项真有艳福。新娘子真漂亮!”
后来,好多年里,村里别的姑娘出嫁都以张芸出嫁为榜样,不关心彩礼,她们都说要张芸出嫁时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