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正对着他所拥有的两大机甲——云雀和巡林客,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云雀机甲,它身形矫健,如同一只敏捷的飞鸟,在以往的战斗中总是能够凭借着其出色的机动性,迅速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给敌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而巡林客机甲则犹如一个幽灵,不知道真身在哪。
这两款机甲一直以来都是林涵在战场上的得力助手,在众多战斗中都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适应性。
然而,如今的战场局势正在日益变得复杂起来。敌人不再是那些只会进行简单攻击的对手,他们的战术变得更加多变且诡秘。
战场上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危险元素,比如隐藏在暗处的新型能量干扰器,它能够在不经意间干扰机甲的能量传输系统,使得机甲的性能大打折扣。
而且,现在所面临的对手也都是些身经百战的高手,他们对机甲的操作炉火纯青,对战场局势的判断更是精准无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涵清楚地意识到,他的云雀和巡林客机甲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云雀机甲虽然机动性强,但其装甲相对薄弱,在遭受高强度的火力攻击时,很容易出现防护漏洞。
巡林客机甲虽然火力强大且灵活,可是它的防御较差,在面对那些重火力的敌人时,往往难以快速做出有效的应对动作。这些不足在日益复杂的战场局势和高手如云的战斗环境下,逐渐成为了影响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
云雀,作为远程消耗型机甲,身形矫健,其右手搭载的粒子脉冲能在千米之外发动精准攻击,每次发射的脉冲光束都能对敌方机甲造成可观的能量冲击。
然而,它的能量储备系统却存在严重缺陷,连续射击后,能量便会急剧下降,导致火力输出中断,陷入长达数分钟的充能期,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无疑是致命的弱点。而且,云雀的保命能力欠佳,在面对敌方高速机甲近身突袭时,难以迅速躲避。
巡林客则是擅长隐身探测与换位突袭的机甲。它的机身采用特殊的光折射材料,能在战斗中短暂隐身,迷惑敌方视线,同时配备之前的量子探测波可以穿透障碍物,精准锁定目标位置。
但它的隐身系统稳定性较差,在高强度能量干扰下容易失效,一旦被敌方机甲拉开距离,就会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林涵深知,若要在即将到来的风暴里有一定话语权,对这两款机甲的改造刻不容缓。
他首先将目光聚焦在云雀的能量系统上。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计算,林涵决定采用新型的反物质能量胶囊来替代原有的能量转换器。
这种反物质胶囊体积虽小,但蕴含的能量却极其巨大,足以支撑云雀连续发射二十次脉冲炮而无需充能,且能量的转化效率高达 95以上。
为了提升云雀的机动性,林涵为其加装了四组离子推进器,分别安装在机甲的腿部和背部。这些推进器能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推力,使云雀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移动和灵活转向。
在测试飞行中,云雀如同一道闪电,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轻松避开了模拟敌方的攻击,并迅速调整姿态发动反击。
针对巡林客的隐身系统,林涵研发出了一种名为“幽影护盾”的新型装置。该护盾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光折射效果,使隐身更加稳定持久,还能吸收敌方的能量攻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隐身能量储备,减少精神力消耗。
当隐身系统受到干扰时,幽影护盾会自动释放能量脉冲,修复隐身场的波动,确保巡林客始终处于隐匿状态。
为弥补巡林客攻击范围有限的短板,林涵在其肩部增设了一门微型粒子散射炮。这门散射炮虽然体积不大,但发射出的粒子束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区域,对敌方机甲造成范围性的能量冲击,伤害虽然不高,但也有探测效果。
在与模拟敌方机甲的对战演练中,巡林客利用隐身接近目标,然后突然发动粒子散射炮攻击,紧接着切换泵式霰弹枪进行近身斩杀,打得对手毫无还手之力。
而对于云雀,林涵为其设计了一款独特的近战武器——量子光刃,也就是云雀的副武器,使其可远可近的发挥作用,适应不同形势。
平时,量子光刃可收纳于云雀的双臂内侧,在需要近战搏斗时,光刃会瞬间弹出,其刀刃由高度凝聚的量子能量构成,能够轻松切割开敌方机甲的合金装甲。
光刃的长度可根据战斗需求在一米至三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