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
司马懿告辞卢俊义后,便在简单洗漱后,直接回了屋子。
这个卢俊义随遇而安的性格倒是不错,只是可惜他那一身本领了。
或者说,他的性格,配不上他的本领,说来这种情况倒也少见。
此时司马懿正坐于屋内,细细思索着今日菊花之会时的场景。
一直以来,司马懿在面对任何事情时,常常把自己从脑袋里分劈成数个分身。
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立场来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深思熟虑,反复权衡。
在这般思考过后,最后所想出来的对策才能相当周全、相当深刻、相当成熟。
而这也是他司马懿一直所践行的秘诀所在,将所有情况都考虑到以后在做出的决定,又怎会出现大的问题呢,只要不出大问题又怎会输呢。
于是司马懿就站在梁山各个派系、各个好汉的视角上,认真的反复的开始思考当下所面对的这些情况。
总而言之,宋江今日的一波试探,算是失败了,之后想必会消停一段时日,至少今年应当是没戏了。
而今日反对声音最大的,莫过于三山派的鲁智深与武松了。
当然了,要真论声音大,李逵的声音无疑是最大的。
不过可惜的是,他的声音意义不大,那憨厚的黑厮什么也代表不了。
这鲁智深与武松有着类似的经历,都曾在官府当过差,虽然听着有些职务,但依旧属于胥吏这一层级。
之后也都因为杀人,从而丢了官府的饭碗。
一个是因为仗义助人,一个是因为为兄报仇。
从这方面来说,此二人皆属于仗义之辈,是真正有实际行动、而不顾自身危机的那种,这般人在这世间倒也是少见。
此二人在上山前的经历很多,遭受的磨难也多,特别是武松的经历更显惊险。
而这些磨难,也基本都来自于官府的黑暗。
也正因为经历丰富,而且又是从官府当差出来的,所以他们二人眼中的朝廷,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
继而有如此强烈的反对声音,也就显得十分正常了。
另外还有揭阳镇派的李俊等人,他们反对的声音虽然显得没有那么大,但是却比任何人都更加坚决。
这一点也是在司马懿的预料之内。
之后宋江招安最大的阻力不是鲁智深与武松,这是以李俊为首的水军。
实际上不止是李俊等派,还有同为水军头领的阮家三兄弟,可以说整个水军头领的态度都十分坚决。
这一类人在上山之前,其实就是靠水而生的渔夫,同时也受足了官府差吏们的欺压。
他们这些人对于朝廷官府的恨意,自是不必多言。
这些司马懿也都能理解,不同的经历,铸就了不同的观念,对待万事万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另外那些沉默不言的头领们,自是不必多提。
除了那些宋江本人的嫡系头领以外,剩下的头领应该也是都在盼望着招安吧。
毕竟这部分头领,在上山之前都知晓在朝廷当差的好。
这些情况,司马懿也都能理解。
可是让司马懿有些想不太明白的是,他一直所关注的林冲,反应却是有些不对。
林冲当时保持着沉默。
这又代表着什么?
他林冲怎么能保持沉默呢?
只要他今日敢跳出来出言反对的话,宋江今晚怕是会睡不着觉。
然后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敢提及此事了。
可是林冲为什么能保持沉默呢?
有着那般经历的林冲,怎么就能沉默呢?
对于林冲没有反应的反应。
即便是智如司马懿,也没能想得明白。
看来这个林冲,确实不能以常理来推导。
接下来应当寻个恰当机会,与林冲好好接触一下,以便更好了解林冲的心中想法。
“大哥,戴宗在门外说有要事见大哥”
恰时,门外突然传来了杨再兴的声音。
司马懿这才缓缓睁开眼睛,朝着门外走去。
原来,是宋江要见他,特派戴宗前来通知。
司马懿便跟着戴宗朝着东边房走去,走廊上的第一处院落,便是宋江的住处。
其实在这段时间内,这里他已经来过不少次了,根本无需在有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