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目不转睛的平视着前方。
轻声应道:“燕青兄弟有什么问题但说无妨,但凡曹某知道的,自是知无不言。”
燕青正声问道:“曹军师实不相瞒,小乙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
“我们梁山泊对待招安的态度,会不会太过于着急主动了一些?”
司马懿反问道:“为何这样问?”
燕青应道:“小乙知道,这些年来的大宋一直都不太平,在很多地方都时常出现匪贼霍乱的现象。”
“而朝廷这时候的态度,就往往都是对他们施行招安安抚之策,而后纳入禁军、或当地军州之中。”
“听说如今东京的好几十万禁军,其中就有很多人都是这么来的。”
“可是为什么到了我们梁山泊这里,一切就变得这么麻烦了呢?”
司马懿半眯着眼睛,细细思索着燕青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问得很有意思,为什么梁山泊就不一样。
为什么梁山泊的兄弟们,就不能像其他匪贼一样顺利招安加入禁军。
很快,司马懿便想到了说辞。
而这个说辞对于一般人都是不会说的,但燕青这个人司马懿还是比较看好的。
在这个人的身上,多费一些口舌也无妨。
“燕青兄弟,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梁山泊所造成的破坏力不够大,所波及的区域范围又太小,使得朝廷对于我们梁山泊的事情并不是很上心。”
“说起来,这与梁山泊一贯的行事风格有些关系,没有对各个地方造成大的破坏,杀的人也不够多,如此朝廷自然就会小觑我们,所以招安之事自然也就不急了。”
燕青闻言,当即紧皱了眉头来。
这样的说法,还真是新奇呐。
合着替天行道、为民除害还做错了是吧。
但细细一想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说法似乎也有些道理。
在这天底下,又有多少强人是像他们梁山泊这样做事的呢,但这也不该是难以招安的理由啊。
燕青继而又说道:“可是曹军师,我们三番两次的打退了官军,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朝廷的重视吗?”
司马懿微微一笑,平声应道:“这小规模的贼寇朝廷懒得招安,大规模的贼寇朝廷又不能招安,而燕青兄弟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加入禁军的贼寇,便基本都是规模适中的贼寇。”
“这世上之事本就是这样,要么太好要么太坏,我们在击退官军之后,的确是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但可惜的是,朝廷会对我们梁山泊重视太过,我们一次两次击退了官军,那么朝廷接下来还会三次、四次的派出更多兵马来围剿我们。”
“毕竟我们扫了朝廷的颜面,这个面子他们必须要找回来,否则还有何威严掌管全国。”
燕青若有所思的说道:“也正因为出自这样的考虑,才有了我们此行主动前往东京,寻求招安的机会吗?”
司马懿点头应道:“不错,就当是我们给朝廷一个台阶下了。”
“那曹军师以为,我们此次招安的机会可大?”
“此次招安必成!”
一听到必成这两个字,原本还有些问题的燕青,一下子就什么也问不出来了。
这语气实在是显得太过于坚定了,坚定到他都不敢再多提出疑问。
于是片刻后,燕青道谢、告辞而去。
又与前车的杨再兴换回了位置。
燕青刚一回到原位,身旁的柴进便出声问道:“怎么样,可向曹军师问到了你想要的答案了?”
燕青微微摇头道:“算是一半吧。”
“一半?”
柴进显得有些疑惑,“怎么个一半法?”
燕青轻声应道:“曹军师说此次招安必成。”
“招安必成?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然后我就回来了。”
“那你刚才怎么还待了这么久,都在说什么了?”
燕青缓缓述说道:“曹军师说了一些,关于我们梁山泊可能不太正确的招安之路,所以才有得今日。”
柴进一听,更疑惑了。
什么叫不太正确的招安之路。
但此时燕青已经闭上了双眼,不知是在休息,还是在假寐沉思。
柴进见状,自然不再多问。
还别说,聪明的他一听到‘招安之路不太正确’这几个字之后,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