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这样想着,一晃神已经消失在自己住了好几年的房子里,睁开眼,看了看,窗外还灰蒙蒙的,掏出手表看了看,凌晨4点13分,手表还是高中毕业养父送的礼物。时间还早,但苏媛已经再也睡不着了,翻个身看了看,张红霞还在熟睡中,发出轻微的呼噜声。
原来的苏媛也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按部就班一路顺顺利利上到大学,毕业后做着普通的工作,996社畜一枚,也就是前段时间觉得工作实在没意思,身体好像也不对劲,又离家远想家,才决定辞职回家乡,也不知道为什么穿越这种事情会砸到她身上。
现在已经回不去了,尽管害怕,但还是得努力在这个时代活下去。
已经退烧了,身上粘腻腻的,出了很多汗,可能是见到了父母,心也有点点定下来了,感觉轻松了很多,心头再没有沉甸甸的,脑海也清明了很多,趁着现在睡不着想想接下来要怎么办。
来了这几天了,还没给家里写信报平安,明天就写信回去,顺便跟养父母解释清楚一些事情,包括从小受人挑拨的事儿,希望能缓和和家里的关系。其实从原身记忆来看,父母还是很爱她的,分明是她钻了牛角尖,加上这个时代父母也不在乎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有的吃有的穿就很好了,没有有效沟通,矛盾越积越多,原主心思也越来越重。最终原身私自报名下乡了,把养母气的不轻。自己也没落个好下场。
现在变成了她,原身捅的篓子还得自己来补。
好的一点是离家远,通讯不方便,自己跟原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至于被养父母看出来,而且一下子面对原身的亲人也会很不适应。
但该负的责任还得负,该孝顺的也得孝顺,只能慢慢来了。
昨天一天浑浑噩噩,明天还得抽空把柜子托人搬回来。明天请假一天,后天就得上工了,尽量明天该处理的都处理好。
想到上工就头疼,看过那么多年代文也知道上工是什么样的,更别说自己还没怎么干过农活,不知道要怎么受罪,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知不觉天有点发白了,天快亮了,已经能听到远处的公鸡打鸣声,还有偶尔一声狗叫。这个年代饭都吃不饱,不知道谁家还养了狗。
又等了一会儿,张红霞翻了个身,起床了,苏媛也跟着坐起了身。
张红霞一看,忙问:“苏媛你怎么样了,退烧了吗?怎么不多睡会儿?”
“已经退烧了。”看张红霞还看着她,就解释说:“昨天睡得久,现在也睡不着了,我今天得去县里给家里寄平安信。”
张红霞一听也说“那要早点出发,村口牛车0630出发,人满了就走得更早。”
苏媛谢过张红霞,赶紧起来收拾自己,洗漱后就趴在窗沿儿上写信。半夜睡不着时已经想好了要写些什么,也就写得很顺畅,主要是让父母放心,她已经平安到达下乡地方,她会好好表现,争取能请到探亲假,有时间回去探望他们。同时也稍微解释了自己任性选择下乡的原由,请求他们原谅。毕竟性格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双方产生的隔阂也不是书信里的三言两语可以缓解的,只能慢慢来了。
写完信时间也差不多了,苏媛挎上挎包就出门了。
院儿里其他知青们也洗漱的洗漱,做饭的做饭,收拾完就得赶紧上工去了,互相点个头也就算打过招呼了。
等来到村头,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大婶大娘,旁边还有一些装了鸡蛋的筐子。现在地里不算特别忙,还有时间出去用鸡蛋换点盐、洋火等日用品,等春耕秋收农忙时节,不管老人小孩可都是要下地的,哪还有闲工夫进城。
苏媛走过去,原本在唠嗑的大娘大婶们也纷纷看过来,毕竟新知青才来没几天,苏媛又两天没怎么在村里露面,大家不认识可不就仔细打量打量。一位眉很浓的大娘先开了口:“这位小同志是新来的知青吧?”
其他人也看着苏媛,苏媛被这么多人盯着,倒也没有不好意思,大大方方说:“大娘婶子们早上好,我是新来的知青,叫苏媛。”
另一个大娘边打量也笑眯眯的开口说:“这城里来的娃子就是不一样,白嫩嫩的,瞅瞅这个俊。”随后还有附和的声音小声嘀咕道:“俊是俊,就是干不了啥活儿,尽拖后腿。”
大家听到顿了一下,又若无其事的说起了其他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苏媛听到了也假装没听到,找了个空位坐下了。
苏媛想到这具身体的长相,也确实俊,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她自己本身黑黄皮,虽然浓眉大眼也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