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差点没起来已经好了太多。
知青向来不受村民待见,但这几天新来的这几个知青干活虽然还不利索,但也是踏踏实实认真干下来了,就连看着白白嫩嫩那女娃,不像个能干活儿的都没抱怨过一句,倒是让大队长松了口气,这批来的看来没什么刺头,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来。村民们也没看见她们就来气翻白眼,嫌弃她们拖后腿。
,!
这些天花生也收差不多了,毕竟大部分地种的都是玉米,只有少部分地种的花生、大豆、红薯这些。等这些收回来就要开始重头戏——收玉米。
又是几天过去,今天队里要杀猪,而明天就开始正式收秋,活重,男女老少齐上阵,干活前多少得补充点能量,要不然都坚持不下来。期间也能吃点干的,不像前段时间大部分时候都是喝粥。
今天队里到处都很热闹,干这么多天也该歇歇,今天不上工,还有猪肉分,大人小孩都围着看杀猪去了。农村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口肉,也就是农忙钱,年前能分点猪肉,不像城里,日常有供应,虽然每月票据也不多就是了,但总比农村吃口肉要方便得多。
苏媛说实话倒是从小就不太爱吃肉,来了这么多天,虽然天天喝粥就咸菜的,但也还没那么馋肉。今天知青点众人就想进城看看,有不去的就把肉领回来。
苏媛也想去,上次去还是心有戚戚,也不敢多转悠,买了点东西就回来了,这次跟人一起可以到处看看。
说起来苏媛从小就胆子不大,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别人所谓的叛逆期,一直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这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时空,陌生的时代,没一个人认识,她就像一个天外来客,心慌害怕孤独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
也就是这几天跟知青点众人熟悉了一些,再加上农活繁重,才让她没空胡思乱想,所以她适应的不止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现在可不就也能跟大家说笑上几句,聊着聊着也就到县城了。
除了要先去邮局寄信取包裹的,剩下几人,包括少数几个奶奶都是往供销社走,村里人今天休息都在家缝缝晒晒,修修屋顶,补补鸡窝,平时攒下的一堆活就等休息这天呢,就算没事也没那么多闲钱和票进城霍霍,不像知青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的隔三岔五还能收到家里的补贴,所以手里总是有点的,这才一休息就一窝蜂往城里跑。
苏媛跟张红霞走在一起,想买点针头线脑,上次买的线手套这几天拔豆苗已经磨破了,平常衣服磨破挂烂也得学着补补。
苏媛下乡时,养母虽然生气,但养父给她准备钱票这些她也只当没看见,所以苏媛手里是有钱的,之前她还趁屋里没人仔细观摩了下这时候的钱票,一一对照记忆分辨清楚,以免要用的时候手忙脚乱。有肉票、通用粮票、布票、工业票、还有肥皂票,糖票。上次来苏媛买了大白兔,还用掉三张糖票。
最近她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就又买了点古巴糖,有点苦,但比大白兔便宜,又不像没有包装那种小糖块,都是糖精兑的,没舍得买大白兔了,一来没那么多票,二来也确实贵,一斤5块钱,再加上票,果然是这个时代糖中的奢侈品。
就这样张红霞还羡慕得看了她好几眼,她很久没买过糖了,攒点糖票也被她换成粮票寄回了家里。但她今天要买点布,衣服也好几年没做新的了,衣服都快补不出来了,到底也是大姑娘,今年咬咬牙还是想买布做件衬衫,就拉着苏媛帮她选一选。
她俩来到布料成衣柜台,里面布料种类明显比上次看到的百货商店那边少一些,但因为这边相对便宜,平常人也是不少的。今天礼拜四城里工人不休息,又快到中午了,柜台前面倒是没什么人。
张红霞盯着柜台上面叠整齐的布料看几眼,再抬头看看柜台里后面货架上摆放的成卷布料,只觉眼睛都不够用了。
苏媛看见售货员头都没抬,正低头织着什么,看不出来是什么,但手指翻飞。,一看就很熟练。
“苏媛,你快帮我看看买哪块?”
:()七零之同志,处个对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