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红霞说,今天她们同一个组的几个大娘们叽叽咕咕凑在一起,还时不时怜悯地看一眼隔壁组的李大花李婆婆。
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是听人说李婆婆那小孙子不是她亲孙子,是她儿媳妇偷人生的,可怜见的,白给别人养了几年。
而李婆婆儿媳妇就是钱寡妇,没错,就是跟王大江纠缠不清的那个钱寡妇。
李婆婆儿子前些年为了口吃的,从山坡上摔下来,等人拉回来就不行了,后来就留下了孤儿寡母三个人。钱寡妇没改嫁,反而留在了她们家,李婆婆觉得亏欠儿媳妇,这些年里里外外的操持,她儿媳妇只用在家做做饭,照看照看孩子。就连做饭都还是因为想把粮食抓在自己手里,想吃点什么就方便做点什么。
也正是因为不上工,又干活少,反倒养的钱寡妇白嫩嫩的,还风韵犹存,偶尔出来也引得好些好色的男人们看个不停。有些二流子还会口花花几句。
这些年也不是没有风言风语传出来,但一是没人抓住现行,二是李婆婆自觉钱寡妇能给她儿子留个后就已经很感谢她了,所以只能装没看见没听见,只专心养孙子。村里人见李婆婆都不说什么,大家也都睁只眼闭只眼,只当不知道。
只有那认为她勾引了自家男人的妇女们不待见钱寡妇,恨得牙痒痒。
现在听到点风声,还是这么大的瓜,可不就几天功夫就传的到处都是了吗。
其实前几天就有人说了,只是张红霞隔壁组就是李婆婆,大家也不敢放肆谈论,生怕李婆婆听说了再气死自己。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气死。
所以张红霞也是直到今天才听说。
而苏媛是根本没想到是周边认识人的事,她还没认全社员们,向来是把那些当故事听的。完全没想到跟王大江搭上的寡妇同志可能前几天已经出过镜了。
农村也就是这些香艳故事传的更广更热闹。每个村都有寡妇、懒汉、二流子,传来传去大概也就是这些事情。
现在已经传到李婆婆那小孙子亲爹到底是谁了。
别小看农村同志们,别说村里基本就没有秘密,就是大婶大娘们就堪称福尔摩斯,比朝阳群众也差不到哪儿去,肯定知道都有谁跟钱寡妇勾搭在一起。
苏媛也是现在才想起来,怪不得有时候大娘们会打量隔壁三组的张婶儿呢,带着鄙夷的视线,不会是推断出来王大江是那亲爹吧?
说起来谁也不是傻子,王大江一直没娶上媳妇,除了张婶子挑挑拣拣,也保不准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王大江跟寡妇搅和在一起,但凡疼女儿的人家都不会把女儿嫁给这么一个人。也就张婶儿认为自己儿子天下第一好了。
苏媛既没见过王大江,也不知道那小孙子是哪个,只听说那孩子被养得跋扈乖张的很,对奶奶没有一点尊重。
但现在看这个事情突然被爆出来,那很可能就是女主做的局。
但女主应该也还是有底线的,不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那这看起来无辜可怜的小孙子可能在原先世界也不完全值得人同情了。看如今这个蔓延速度,李婆婆听说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件事情马上就要爆出来了。
苏媛猜的没错,在林佳上一辈子,可没有爆出这件事,张来娣虽然顺利利用流言给王大江逼娶了姚芳芳,但王大江还是跟钱寡妇牵扯不断,把家里的钱都拿给了钱寡妇,后来更是在改革开放生活条件好了后,公开认了钱寡妇的儿子,也是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这竟然是王大江的亲儿子,这小子也是个混不吝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早就知道了这才是亲爹,还是看亲爹给他钱花,直接就认了爹,生生气死了他奶奶,听说他奶奶死不瞑目。
所以说,林佳认为有的人从根儿里就是坏的,现在这孩子就已经被他妈养得四六不分,在家里对奶奶也是时有喝骂,听得附近的邻居都直摇头,感叹这孩子废了。所以她现在就爆出这件事一点都不愧疚。
果然,第二天就闹起来了,可惜苏媛错过了,她进城了,回来以后才听张红霞转述了当时的情景,听得她捶胸顿足,后悔错过了这场大戏。
一些人去县里了,张红霞没什么事情要办,再加上想起上次的事情就心有余悸,她最近都不打算进城了。就说要去山上看看。这个季节山里可能还会有些漏网之鱼,核桃、野酸枣等。但大概率已经被漫山遍野跑的小孩儿们摘光了。只能说走走看看了。能摘点什么是什么,摘不到也可以薅点苦菜回来拌凉菜。
苏媛、林佳、姚芳芳还有王明明四个知青要去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