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奔到左军都督府,一问,赵辉今天没在衙门办公,说是去了西郊的国立大铁厂。
王瑜无可奈何,问左军都督府借了一匹马,急奔西郊铁厂。
此时赵辉正在大铁厂视察。
正由王振陪同着。
铁厂已经扩充到五台大鉴炉,规模扩大了一倍多。
“如今铁厂在册匠户达到了三百一十九人,民夫七百五十一人,合计一千零七十人。”王振陪着笑介绍道。
赵辉点点头,“很好,我没法天天都来,你管理得很好,御下有方。”
王振又笑道:“自从匠户以钱代役以来,工人们那个生什么来着?”
“是生产积极性!”赵辉提醒道。
“对对对,大都尉首创的,工人‘生产积极性’很高。”王振笑道。
现在在京的匠户都盯着这里,一有空缺的岗位,立马就有许多人来应募,一旦被募上,欢天喜地的,甚至还要摆酒庆贺一下。
主要是铁厂待遇优厚,按件计薪,多劳多得,工匠们干上一个月,除了交掉代役钱以外,一般都能剩余个千八百的,在此时物价还不高的永乐时代,算得上是高薪了。
所以现在不管是住坐匠还是轮班匠,都纷纷想往这里跑。
“铁器销路如何?”赵辉又问道。
“都尉您放心,咱们产出的各样铁器,有三成南下由三宝太监带出海去了。一成北上与鞑子们互市,剩余的都卖到南方去了。”
赵辉道:“好,你在这里好好干,你的功劳我一定禀明圣上。”
王振连忙打躬作揖,拜谢不止。
说话间,有人禀报,说有个小校有急事找赵辉。
赵辉有些奇怪,不过还是接见了。
正是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
“大都尉,能否借一步说话。”王瑜见赵辉身边有个太监,欲言又止。
王振很识趣,忙道:“奴婢还有些事要办,奴婢告退。”
见王振走了,王瑜这才急忙把话说出来:“了不得了大都尉,有人要造反。”
赵辉也是吃了一惊,这世上竟然还有人敢造朱棣的反?
赵辉第一直觉是不可能,朱棣作为大明朝造反第一人,有人胆敢造朱棣的反,那真的是活腻了。
“是真的。常山中护卫指挥使孟贤与羽林卫指挥使彭旭相互勾结,约定起事后拥立赵王,连废太子的伪诏都写好了。”
赵辉这才急道:“他们什么时候起事?”
“不太清楚,可能什么时候得手就立马起事。”
两人急忙骑马往城里赶,一边又让王瑜边走边说。
西郊到皇城足足有四十里路,两人一口气跑到了西直门外,然后问守城的士卒借了两匹马,接着往皇城跑。
赵辉要去禀告朱棣,要他做好防范。
但眼见着天色黑了下来,宫门即将落锁,如果晚了那可是门都进不去,即便羽林卫在皇城里兴风作浪也只能干瞪眼。
哪知道西安门外人头攒动,快马根本跑不起来,行人赶也赶不完,跑到西安门外,几乎是眼见着城门缓缓地关上了。
赵辉拿出腰牌对城楼上道:“我乃左军都督,有要紧事求见陛下,通融一下放我进去。”
城楼上的小兵很快叫来了上官。
那人伸出个脖子来,望了一眼赵辉,狞笑道:“原来是驸马,太祖爷有规矩,城门一关,无圣旨不得再开,除非等天亮。”
赵辉抬头一看,正是柳溥。这家伙被调去锦衣卫,没想到今晚他值守西安门。
锦衣卫给人的刻板印象只是皇帝的密探,用来监视文武群臣。不过他们在此时同时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卫所,还有侍卫皇城的职能,有时甚至还要跟随皇帝去打仗。
赵辉心说冤家路窄,再说柳升和朱高燧都是一起靖难的战友,柳溥站哪边还不好说。只好去东长安门,那里离内阁和东宫最近,想办法先联络上太子,他现在在监国,大权在握,可以传令内城的军队进入皇城勤王。
不多时到了东长安门外。
没想到守门的指挥使根本不鸟赵辉,说什么也不开。
赵辉怒道:“今晚大明门哪位勋臣值守,你把他叫来,我有十万火急之事。”
那人没应声,也不知道答不答应,过了好一会儿,城头上弹出个脑袋,喝道:“赵辉,你夜闯宫禁,要干什么?”
赵辉抬头一看,好家伙,今天真是触了霉头,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