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别的地方不同,叫都城隍庙,光听名字就知道比别处规格要更高。
都城隍庙在刑部街的西面,庙会从天一亮陆陆续续就有人了,一眼望去,整个刑部街上密密麻麻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从精巧的手工艺品、风味各异的小吃,到寓意吉祥的春联、年画应有尽有。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爆竹的烟火味,以及人们的欢声笑语。
城隍庙的西面,靠近城墙根,那边都汇聚着各地的戏班,他们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领,立誓要在这庙会上一较高下。
赵国公府的女眷们今天也都上街去逛庙会,她们一年中也没几回能出门去,自然是一个都不愿意错过。
进宫朝贺完毕后,赵辉也带着四个女儿,去庙会上玩耍,给她们买各式各样的小吃,各种小玩意,东西买了一大堆,以至于仆人们都拿不下,挂在手臂上、脖子上,东西与东西之间撞得叮叮哐哐直响。
今天是初一,按例家里是要饮椒柏酒,吃扁食(即饺子),扁食里还要藏一个银稞子,看谁能吃到,这一年都会交好运。
官员之间也会相互拜年,由于过年期间,大家也都会出门,难免不在家。
于是大家都会在门上挂一个红纸袋,袋子面上书“接福”二字,官员交游广阔,无法每户人家都一一去亲自拜会,或者级别不够没有资格登门拜年,于是都会写一个红帖,命仆人们把红帖投入要拜年的人家红纸袋中。
这就跟现代人微信拜年信息一模一样,人不能亲至,发条微信意思一下便是了。既全了礼节,又免去了见面的繁琐,实在是主客两便。
赵辉家门口就不同了,今年前来拜年的人极多,红纸袋已经不够装了,仆人们只好拿一个大竹筐,外面糊上红纸,放在门口,让拜年的红帖投在里面。
结果不消半日,这大竹筐里竟然足足投了大半筐子的红帖,令赵辉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