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急忙赶回官厂,施济孙跪倒在郑和面前,眼中满是泪水。
“郑公,施二姐篡夺我王位,残害忠良,旧港百姓苦不堪言!您身为天使(指皇帝的使者),岂能坐视不理?”施济孙声音颤抖,伏在地上哭诉。
郑和淡淡道:“施大人,注意你的言辞,你是大明的旧港宣慰使,可不是什么三佛齐国王。”
“是是是,公公说得对。”施济孙更加谦卑了,在地上跪行,到了郑和脚边,抱着他的腿,“郑公,济孙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郑和:“???”
郑和嗤笑道:“好哇,你要学那吕布?就凭你?给我当干儿子,我还看不上你呢。”
“义父!只要您助我夺回大位,整个旧港,您看上哪块地,哪块地就让给您。下官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世世代代奉大明为主。”施济孙觍着脸笑道。
郑和一脚甩开施济孙,心中暗自鄙夷。施济孙虽然是大明册封的旧港宣慰使,但能力平庸,性格软弱,除了会到处磕头求爷爷告奶奶外,其胆魄与能力根本不足以掌控旧港。
然而,施二姐虽然精明强干,却对大明始终保有戒心,甚至屡次纵容她夫婿阿卜杜勒·拉赫曼欺压旧港的大明商人和百姓。
两相权衡,为了大明的利益,是不是要干涉旧港内斗,把施济孙这孙子扶持上位呢?郑和也有点犹豫不决。
“施大人,”郑和缓缓开口,“此事非同小可,我需要与部将们商议。你先退下,留在官厂中休息,待我有了决定,再通知你。”
施济孙连忙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多谢郑公!多谢义父!”
郑和骂道:“不要叫我义父,我可没认你做干儿子。”
施济孙离开后,心中却并不甘心。他知道郑和还在犹豫,会不会出兵干涉还两说,便动起小脑筋来,决定给加把火。
他暗中召集了几名心腹,低声吩咐道:“你们立即去城中散布谣言,就说施济孙愿意割地给明军,郑公公已答应出兵铲除施二姐。记住,谣言要传得越广越好,尤其是要让阿卜杜勒·拉赫曼的人听到。”
心腹们点头领命,迅速离去。
与此同时,施济孙又派人联络与他相熟的华商,重金利诱之。
第二天,一名华商匆匆赶到大明官厂,来求见郑和,神色慌张地对郑和汇报道:“郑公,大事不好!草民偶然听到消息,施二姐已经暗中在集结卫队,准备抢先下手,攻打咱们大明的官厂!”
郑和闻言,眉毛挑了挑:“此话当真?”
华商连连点头:“千真万确!小人亲眼所见,施二姐的卫队已经在暗中集结,海上的船队也在一艘艘的回港,郑公派人一探便知,恐怕施二姐不久就会动手!”
郑和沉吟片刻,重赏了这名商人,并下令让全军加强戒备。
施二姐这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她丈夫阿卜杜勒·拉赫曼的手下在城中也渐渐发现了明军的异常,有许多船只从宝船上吊运各种货箱,运进官厂,甚至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火炮。
从货箱掉落的碎屑来看,箱子中装的很有可能是火药。
明军正在为战斗做准备!阿卜杜勒·拉赫曼连忙回去怂恿施二姐。
“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先下手遭殃……”
施二姐不耐烦道:“是先下手为强。”
拉赫曼:“啊对对对,先下手为强啊。现在明军很明显在备战,而我们如果乖乖等他们准备好粮草军械,那还打得过吗?”
拉赫曼苦口婆心道:“只有趁机先动手,将郑和击杀在官厂中,明军失去主帅,一盘散沙,我们才有一线生机哇。”
施二姐犹豫了一会,终于大声道:“好!来人,传令!”
明军官厂内,郑和站在望楼上,看着不远处的旧港城,神色凝重。他刚刚接到探子的报告,施二姐的卫队已经开出他们所谓的王宫,正在王宫前的平地上列队。
看着他们松松垮垮的阵型,郑和不屑地笑道:“沐猴而冠,螳臂当车!”
便也传令明军开出官厂栅墙外,列阵迎敌。
明军迅速行动起来,火炮被推出城墙,士兵们手持火铳,严阵以待。
一直到夜幕降临,施二姐的卫队才悄悄逼近明军官厂。
与此同时阿卜杜勒·拉赫曼率领一支数百精锐,试图从侧翼偷袭。然而,他们刚刚靠近官厂,便被明军的哨探发现。
“敌袭!敌袭!”哨兵高声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