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港出发,往北不过数里,便是南海洋面,明军水师的两千料以上巨舶在这里停着,在等着穆西河上相对小一些的水师船队过来集合。只因巨舶无法驶入穆西河,明军都是在此下锚,士卒换乘小船入河。
随着一声嘹亮的号角响起,那是第一艘驶出河口的水师船只发出的信号,这时巨舶上也吹响了号角来呼应。
在旧港港口的岸边,无数的百姓和士兵们聚集着,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呐喊着,为出海的将士们送行。那声势浩大的欢呼声,如同海浪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回荡在港口的上空,久久不散。
一艘艘的船只驶出穆西河,进入大洋与巨舶汇合,然后逐渐分开向不同方向驶去。
最先出发的是一支前往暹罗(今泰国)与榜葛剌(今孟加拉)的舰队。数十艘宝船,如同一条条巨龙,在海面上缓缓前行。宝船的船身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明军最大的宝船有五千料,换算成现代的排水量,应该有两千五百吨。即便是21世纪,有的沿海国家也还攒不出来两千五百吨的海军舰艇呢。
这时代,也就只有大明朝的水师有这等威仪了。
紧接着,前往锡兰(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忽鲁谟斯(伊朗)、阿丹(今也门亚丁)与天方(今麦加)的舰队也陆续起航。这支舰队的规模更为庞大,船只数量众多,船型各异。除了宝船之外,还有许多小型的战船和运输船。战船上装备着先进的各式火炮,炮口黑黝黝的,光看个头就知道火力不俗。
在别的国家还在划着小船时,大明朝已经率先拥有了巨型炮舰,天兵天将之称实至名归!
运输船上则满载着各种货物,有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还有大量的茶叶和香料,这些都是大明王朝与各国进行贸易的畅销品。
最后出发的是一支前往利未亚(即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等地的舰队。这支舰队的船只虽然相对较小,但速度更快,更加灵活。船上的水手们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航海老手,因为他们要穿越广袤的西洋(即今印度洋)。
旧港的许多大明商人与汉番百姓纷纷划着小船到出海口附近来看大明舰队出海。
船队在海面上排成了整齐的队形,一艘接着一艘,缓缓驶向远方。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映照着船队的影子,如同一条条金色的巨龙,随着距离渐渐拉远,船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旧港的小船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了港口。
“千真万确,明军水师出海了?郑和也走了?”施济孙心花怒放,询问心腹。
“真真的,不能再真了,旧港上百条船都去看明军水师出海了,往西洋开去了。”心腹谄笑道。
“马上传信给苏希达女王。”施济孙笑着下令道。
……
椰影婆娑的满者伯夷王宫内,女王苏希达斜倚在象牙雕花的宝座上,手中把玩着一封密信。信纸已被摩挲得发皱,上面赫然是施济孙的暗纹印章——这位大明钦封的旧港宣慰使,将郑和船队的动向与旧港官厂的布防图跟她讲了个明明白白。
\"风向要变了,\"她突然轻笑一声,将信纸递给身旁的军师巴扬。这位曾在大明南海做过海盗的独眼老者,盯着航线图上麻剌加海峡的标记,浑浊的独眼迸出精光:\"陛下,天助我也,郑和主力四散,而他们陆上的兵力分驻在满剌加与旧港,两地相距千里。只要我们分出水军一部,堵在淡马锡附近狭窄的水道上,明军的水军就过不来!\"
军师巴扬的策略就是将大军分为两部,一部全部为水军,用来阻援,主要埋伏在淡马锡即新加坡附近的水道中。
另一部则水陆军都有,用来攻打明军设立在旧港的官厂。
拿下旧港,明军的远洋水师就如同断了一臂膀。
苏希达咯咯咯笑了一场,又转而有些担忧道:“那如果明朝从本土或交趾派水军来援怎么办?”
巴扬安慰道:“陛下请放心,明朝远洋水军主力都已经在这里了,剩余在本土的都只敢贴着海岸线跑跑船,根本不敢越洋作战的。”
苏希达更兴奋了。
“好!现在只要等前往暹罗的明军舰队离开麻剌加海峡,前往榜葛剌,那整个南洋,明军就没有水师舰队了。”
苏希达命人将水师统领卡托传来。
卡托是她的大将,同时也是她的男宠。
“卡托,你去把明军水师干掉。”苏希达轻飘飘地道。
卡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