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如今总人口大概有五千万上下,但是黄巾之乱的时候,朝廷一共派出了多少兵马呢?不到三十万。剩下的全都是义军。
除了刘备这种的,大多数都是这些世家豪族带着自己的家仆打手、租户佃农,就能凑出来一支义军。小的一两千人规模,大的三五千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虽然空泛了一些,但仔细想想,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刘平也不是打算直接一刀切,全都给弄死。而是让他们换一个活法,财富、地位都给他们,但是人口、土地全都得交出来。
这个虞应倒是个很好的实验对象。
想到这里,刘平笑眯眯的对虞应说道:“听说虞家的田产都在上禄县?”
虞应点点头,回道:“的确如此。当初我家本在上禄。后来武都治所南迁至下辨,我们也跟着迁来了,只不过田产之类的还在上禄。”
“前些日子上禄被羌人裹挟着反叛,虞家的产业没受到影响吧?”刘平浅浅喝了一口茶,一副不经意的闲谈模样。
虞应表情不变,淡定的回道:“托了刘使君的福,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有没有想过把产业挪到下辨来?”刘平继续道。
虞应这会儿倒是有了反应,一脸好奇的问道:“自然是有这个想法,只不过其他的还好说,这田产总不能也挪过来吧?”
“可以变现嘛。”刘平一脸无所谓的说道:“你们家在上禄有多少亩耕地?折算一个价格出来,再来上禄县购买便是。”
虞应看着刘平,顿了一下,眼睛微微眯起来,然后道:“倒也是个法子。不过上禄跟下辨的距离并不远,倒也不用这么麻烦。”
“说的也是。”刘平点点头。
稍微提一嘴,见好就收。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虞应一定会心甘情愿的将手里的耕地和人口交出来的。
“对了,应自此过来,其实是有一事相求。”虞应忽然说道。
刘平点点头道:“虞家主且说便是。”
虞应抚须沉吟道:“某听说那酌君酒是功曹您的产业?”
原来是为了酌君酒而来。
酌君酒量产之后,也开始在下辨县零卖了一些。不过价格比较高昂,一般人根本就喝不起。虞应倒是个聪明人,能够看到其中的商机。
“不知道虞家主问这个做什么?”刘平问道。
虞应脸上绽开了笑容,道:“是这样的,酿酒总是需要粮食的。武都的存量应该不多了吧?某想以粮食入股,不知道功曹意下如何?”
“当然了,某只要一成即可。以后酒坊酿酒所需粮食都由虞家供应。”
条件很是丰厚,可以看出来虞应不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
但是酌君酒这个,刘平还真不敢现在就让人入股。眼下酌君酒可以说是刘备集团唯一的财源,任何人都不能染指。
刘平看着虞应,道:“虞家主想跟某做生意,这是好事儿。这酌君酒可以商量,但是某还有另外一桩生意,不知道虞家主感兴趣不感兴趣。”
“功曹请说。”虞应道。
“你觉得武都郡南边怎么样?”刘平问了一句。
虞应有些摸不清楚刘平的路数,便敷衍了一句:“都是羌人、氐人盘踞的地方,难不成还有生意能做?”
刘平笑了笑:“当然了,只要你用心找,哪里都能有生意给你做。”
虞应皱了一下眉头,然后道:“还请功曹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