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过来,还需要你将陇西郡的兵力等介绍一下。”李参对中年人说道。
这人名叫杨志,表字博远。官职是陇西郡督邮,但其实是陇西实际上的统军大将。如今太守是军政一把抓的,但大多数太守都会挑个人帮自己。
有的太守主抓军事,副手负责内政;有的主抓政务,副手负责军事。
主要看个人能力偏向。
“某省的。”杨志点点头。
话还没说完呢,刘平就到了门口。
杨志看了一眼李参,后者笑了笑道:“去开门吧,咱们这位刘功曹可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呢。某还以为他会过几日再来呢。”
“再过几日,咱们也回去了。”杨志也笑了,然后道:“某去开门。”
刘平站在李参的门口,其实他这样登门有些不礼貌。怎么着也得先让人来送个拜帖,确定一下日期才行。不过眼下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李参毕竟是一郡太守,不可能一直待在武都。
门打开。
刘平看了一眼,也是认识的,李参带来的一个武将,名叫杨志的。
“博远兄,冒昧来访,李太守在吗?”刘平拱了拱手问道。
“原来是刘功曹来了。”李参的声音传出来:“快快请进。”
......
李参书房,三人分主客落座。
“不知道刘功曹前来所为何事?”李参笑着问道。
刘平没有跟他打太极,而是直接说明了来意:“如今朝廷命我主节制三郡,某今日过来,便是想跟李太守商议一下,这陇西郡的事情。”
李参点点头:“还请明言,某定然配合。”
“既然如此,那某就明说了。”刘平顿了顿,开始将自己对陇西的规划,一点一点告诉了李参。
刘平的规划,很有分寸。人事、财政他是一点儿都没有碰,只是围绕军事和部分政务上给了李参建议。
概括的说可以分为七条。
第一条,陇西的部队要接受刘备的统一指挥,这一点肯定是必须的。不光陇西,汉阳的也是如此,这是刘备作为征西将军最基本的权力。耿鄙都没有办法在这上面说什么。
具体来说,李参需要将陇西郡兵,派到最北边,提前修建好营寨,好为后面北上平叛做好准备;还要将军中花名册抄送一份送到武都,各级将领也需要跟刘备见个面;最后作为日后北上平叛的大本营,李参还需要从先开始就保证粮道畅通。
该修的路必须得修了,没有路的也要把路修整出来。
第二条,武都建武军和扬威军也会北上。不过不会直接开赴前线,而是到在陇西兵后方,再建立一道防线。这样如果金城叛军南下,有两道防线的话,可以给刘备足够的反应时间。
与此同时,建武军和扬威军也会修筑营寨,同时在周边军屯。打仗这两军可能差点意思,但是军屯绝对是一把好手。
刘平这么干的意思也很明确,只要建武和扬威两军在陇西郡扎了根,这陇西郡以后不管谁来做这个太守,都得姓刘。
刘备的刘。
第三条,彻底打开陇西和武都两郡的商路。武都这边会派人去陇西,建立一个货栈。运作模式跟武都货栈一样,但是开设地点有所改变。
放在陇西最西边,主要跟羌人做生意。利用货栈来运转羌人的财富,从而提高陇西和武都两郡的经济实力。
同时也借助货栈,将陇西和武都两郡打造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到时候,刘平会推动武都、陇西两郡的汉人发展手工业。
手工业加上本就强势的畜牧业,可以更好的促进两郡的经济循环,以及对外贸易。
第四条,由武都出钱粮装备,李参负责在陇西招募羌人,再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队伍。这支骑兵队伍,将由刘备直接统帅。
同时这支骑兵会驻扎在武都和陇西交界处,作为战略支援点,不管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了战争,都可以快速反应投入战场。
第五条,在陇西开设一个榷场,作为跟西北胡人交易的主要场所。货栈毕竟都是大宗交易,或者说是官方生意。榷场却并非如此,只要交了入场费,谁都可以在这里做生意。
武都因为四周多山,开设榷场有所不便,所以刘平一直没有做,眼下有了陇西,这事儿就可以做了。
第六条,武都提供工具和钱粮,让陇西也进行垦荒政策。出于安全考虑,应该先从陇西最南边跟武都接壤的部分开始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