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政策的调整,几乎都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货币发行量的多寡、银行准备金率的上下浮动、贷款限制的收紧与放开等等都是货币政策。也都是通过银行在操作的。
刘平建设钱庄的目的也在于此。
当然了,跟成熟的现代银行相比,钱庄要做的事情更多。
第一步就是之前提到的银本位,后边逐步过渡到金本位,让贵重金属跟铜钱挂钩。
第二步就是铸币发行。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每一个节点都需要刘平计划好,并且顺利的推行下去。
铸币发行这一部分,刘平也有大概的思路。首先,逐步收回百姓手中的其他铸币,不管五铢钱还是其他的,都逐步收回来。这一点通过一条鞭法可以快速实现;其次,在收回大量铜钱之后,刘平会将这些铜钱融掉,重新铸币。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中间会有各种磨损、消耗,刘评估计至少得损耗一成;最后将新铸币发放出去。
发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各级官员的俸禄全都用新铸币;二是修路、修建城池等的人工费用,也都用新货币来结算。
铸币发行解决了之后,刘平还需要保证不会出现劣币逐良币的事情。所以,还需要保证新铸币的购买力。
目前的银本位是一种保险,刘平还打算将新铸币的购买力,用粮食给上第二道保险。具体怎么操作,这就需要一点点的尝试和修改了。
第三步,钱庄开通存取款业务和贷款业务。
刘备集团所有官员,被动获得一个钱庄的户口,每个月的俸禄,直接发放到钱庄户口内。需要的时候,凭票去取即可。
其次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将钱存到钱庄都可以获得利息。不管是铜钱、还是白银、黄金都可以存进去。铜钱会给利息,至于黄金白银则收取保管费用。当然利息肯定不会太高,刘平计划是每年给百分之一的利息。
至于贷款业务,则面向所有人。只要有质押物品,就可以根据价值获得相应的贷款。第一年免息,自第二年起,每年收百分之二的利息。
第四步,当存取款成为常态之后,大家对钱庄的信任度上来,就会提供结算业务。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发生了交易,可以不用钱,只需要到钱庄把账户上的款项转到另外一个人的账户就行。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同时还大大缩减了实际流通的铜钱数量。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武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五千万枚铜钱在市场上流通的话,那么有了钱庄之后,实际流通的铜钱可能只需要两千万枚,甚至一千万枚。
那多余的铜钱呢?就会存放在钱庄里。那刘备也就有钱了。反正都是一串数字,只要把握好度,财政有点轻微的赤字,那就一点问题没有。
反而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让刘备集团快速摆脱无钱可用的窘迫。
当然了,风险也很大。一旦玩脱了,那么就会面临整个经济崩溃的连锁反应。
刘平的计划,自然不会说给李参听。
李参只是琢磨了一下钱庄这两个字,略带好奇的问道:“能否解释一下呢?”
“就是存钱和取钱的地方,具体的某准备好了之后会告诉李使君的。”刘平笑了笑说道:“眼下,使君要做的就是赶紧告知榷场的负责人,日后整个榷场的大宗交易,都以白银结算。”
“榷场收取的费用,也以白银为主。小商小贩的就还是铜钱,只要是大宗交易,那就要白银。”
李参点点头道:“某明白了。”
两人正说着话呢,忽然听到了一阵吵闹声。
刘平循声望去,就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汉人正跟一个五大三粗的羌人吵架。
“咦?他怎么在这?”李参轻咦了一声。
“认识呢?”刘平问了一嘴。
李参点点头:“博远的儿子,杨阜。”
一旁的杨志早就安奈不住了:“功曹、明公,某去去就来。”
刘平笑了笑道:“一起去看看吧。”
稍作了解,刘平便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这羌人仗着自己强壮有勇力,在跟一个老头做生意的时候,用了强。杨阜看不过去,便跟他理论了起来。
老人家急需一笔钱给家里人瞧病,所以便把一柄祖传的宝刀给拿了出来。那羌人很是喜欢,便跟老人家攀谈了起来。
这年头一把好武器的价格,不比一匹马便宜多少。老人家也是急需用钱,便跟羌人说,只要五千钱,这刀便可以卖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