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大家在商量了半天之后,决定把所有人的意见综合起来。借钱、抢胡人和刘平的方略同时推进。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保证长远的发展。
这事儿定下基调之后,剩下的就是出计划,找人落地执行了。大家都是做事的人,后面直接开干便是。
眼下评定会还没结束,已经到了中午。
都说过午不食,但是大家一上午头脑风暴,还真就有些饿了。刘备准备了一些糕点,零嘴子,又让人熬了一锅粥。大家就这么对付着吃了一顿。
中午睡了一会儿,精神饱满之后,继续评定会。
下午的议题说重要吧?它不怎么重要,说它不重要吧,它又有足够的象征意义,对大局来说,尤其是对刘备以后的发展,刘平这些追随者的未来,很有影响。
议题就是,刘备,要不要把自己的居城从武都,迁到汉阳来。
用游戏里的话来说,那就是要不要换都城。
汉阳和武都各有优劣。
武都,是刘备发家的地方。而且单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上来说,武都要比现在的汉阳好很多。同时武都人对刘备的认同度极高,各项政策的执行都会很容易。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武都人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但是武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发展潜力太小了,占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更多的却是山地。没有足够的耕地,武都很快就会来到自己的上限。
汉阳就不一样了。
就目前来说,汉阳的经济总体水平并不比武都差,如果汉阳走武都的模式,肯定会比武都发展的更好。最关键的是,汉阳的上限很高。
毕竟是凉州刺史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人口众多不说,大量的土地更是足以支撑汉阳的经济再翻几个番。而且汉阳和安定两郡是连在一起的。不像陇西和武都两郡,虽然地图上看是连在一起,其实有山脉阻隔,通行困难。
“武都如今是整个凉州最安全也是最繁荣的地方,某不反对搬到汉阳。但是不应该急于一时。如今汉阳疲惫,人心惶惶,实在不如武都。”说话的是刘睿:“况且,主公乃武都太守,不待在武都,却待在汉阳,这是什么道理?”
“吾以为汉阳乃凉州中心,又是洲治所在。以汉阳为点,可以辐射整个凉州。”简雍难得正经了一回:“且主公不光是武都太守,同时还是征西将军,有节制三郡的权力。留在汉阳,也没什么不妥的。至于武都,只需要派一得力之人,权代太守之职便是。”
这两个人的发言,算是两派争执的缩影。
以刘平为首的这一批人,都觉得汉阳发展潜力够大,战略空间也更足,适合落脚,将汉阳发展成刘备的根据地;而以刘睿等人为首的这一批人则觉得刘备毕竟是武都太守,就算还有个征西将军的职务,但也不能因此干涉汉阳的政务。
两边谁也无法说服谁。
刘平等人都是实用主义者,怎么对大家好怎么来;刘睿等人则觉得朝廷自有法度,不能胡来。
两边辩了个把时辰,刘备实在是听不下去,便开口道:“行了,尔等不要吵了。”
刘备深吸一口气道:“自今日起,吾便在汉阳设征西将军府。具体在哪一个县城,你们商量出来一个结果吧。”
这意思就是不留在冀县了。
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留在汉阳,但是不留在汉阳郡的郡治所在冀县,再另寻一个县城。
有点儿脱裤子放屁的意思。但是你别说,虽然正常人看觉得这就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却得到了两派的鼎力支持。
刘平等人觉得,反正是在汉阳了,在哪儿都一样;刘睿等人也认为征西将军在汉阳郡有个将军府很合理,又不是在冀县,朝廷的体面还是顾及到了。
皆大欢喜。
接下来,一共开了三天的评定会,一个个议题被拿上来讨论,最终定下策略。当然了,除了第一天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小会了,只有寥寥十几人参加的那种。
“如今吾等麾下,有士卒步骑合计三万两千人。其中光骑兵,便有两万四千人。”关羽沉声说道:“某以为,应该将所有部队打散,重新划分。”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道:“的确要重新整编这些人,不过建武、扬威不需要大改,这两军扩充到三千人,主要任务仍然是军屯。剩下的扩充到吾的近卫军,近卫军补足两千人。”
“至于骑兵.....”刘备沉吟了一下,道:“杨特的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