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高诱说到了这里顿了顿:“某觉得....你应该不会信口胡说的。”
刘平这一下明白了。
提高亩产这个课题,高诱他们肯定是研究过的,并且觉得具有可行性。但是呢,又不是那么的确信,所以他才会来自己这里摸一摸底。
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看看刘平愿不愿意给他们保驾护航,毕竟这玩意做不出来成果,肯定是要有人出来背锅的;二是看看刘平当日所说的到底是胡话,还是真的有办法。
“这件事....还真有搞头。”刘平笑了起来。
“所以.....”
刘平站起来,沉思了一下,然后道:“某可以在长安给你们划出来一百亩地,用作试验田。同时针对这个项目,某会单独给你们批一部分资金和人手。”
“不过,你们得先告诉某,你们现在的思路是什么?”
高诱闻言点点头,道:“好!”
......
高诱和宋瑜两个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他们认为,想要在凉州提高粮食亩产,首先要解决的是耕作方式。
因为凉州胡人居多的缘故,整个凉州的耕作模式是非常粗犷的。再加上地力不足,所以粮食的亩产不高,也就是正常的了。
宋瑜的意见是,可以将中原先进的生产耕作模式,根据凉州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教给凉州的百姓。
其次,就是耕作的用具问题。
刘平一直想在凉州,甚至是整个大汉彻底实现铁犁牛耕。之所以一直想要完成这件事,是因为如今的大汉铁犁牛耕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如果单从历史来看,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之所以战乱不休,原因很多。但是最底层的逻辑,其实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铁犁牛耕正是促使这种变革发生的根本。
说直白一点,铁犁牛耕的出现才是东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打破了两周赖以维持统治的井田制,代之的是在国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在后世人来看是极为脆弱的,但是在此时的大汉来看,绝对是最先进的生产关系形式。
高诱和宋瑜虽然不懂这个原理,但是他们知道表象,只要能够在凉州完全实现铁犁牛耕,那么粮食的总产量也是会提升的。又或者说,同样的劳动人口可以拥有更高的产能。
从这一点来看,高诱和宋瑜两个人也不是盲目的非要跟亩产较劲。
他们显然是想在亩产和总产量上同时提高。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宋瑜和高诱两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同样一个地方,土地肥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有的亩产就高一些,有的亩产就低一些。他们深入分析了之后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是粮种的不同。
由此,他们两个人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那就是同一种粮食,有的亩产就高一些,有的亩产就低一些。
那么是不是可以找到那个亩产更高的粮种呢?
刘平真想给他们鼓掌。
不过前两个还好解决,最后一个培育优质粮种这个,刘平并不看好。
哪怕他们说要手搓一个蒸汽机,刘平都觉得这事儿可以操作一下。但是现在要玩粮种培育?科技树不是这么攀的啊!
刘平再一次恨自己不是一个理科生,毕竟理科生高中生物学的也挺好的,还能给他们出出主意。
“想法是挺好的。”刘平首先给予了高诱高度的肯定:“并且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儿。不夸张的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他这话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的,而是真的这么认为。
事实上,没人比刘平更明白这个时代粮食的重要性。他之前在武都、后来整个凉州,实行了一系列的施政方略。
但真要说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成效。
没错,是真的没有太多的成效。
刘备集团如今看似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但其实极为悬浮。因为刘备军如今的繁荣,是靠商业堆起来的。
但是真正能够决定一个势力甚至一个国家兴衰的第一、第二产业凉州发展的也就那样。
不然的话,刘平的钱庄计划也不至于直接阉割。目前也就是衙门和大商人在用,一般的普通百姓根本不会到钱庄去办业务。
当然那时候刘平还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