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新分配土地,二是公办教育。
如果把世家大族的生态模式拆解开了就会发现,这个阶级是两条腿走路的,一个是土地,另外一个是教育权。
而刘平无疑是把他们的双腿给砍掉了,还是沿着大腿根给砍掉的。
这根本就是绝户计。
底层逻辑在于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以目前大汉的科技水平,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实就是土地和人口。而世家大族掌握的生产资料,除了庞大的土地之外,就是他们隐匿的一部分人口了,这是他们的立足之本。
出身、学识都只是对世家大族身份和掌控能力的增强,只有土地才是他们的底气所在。
要不然也不会有所谓的“寒门”和“豪门”的区别了。
有不少人会说,后汉三国其实是世家大族的一场狂欢。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虽然单个世家掌握的生产资料无法跟国家相比,但是天下所有世家加在一起,那他们掌握的生产资料就有些吓人了。
掌握了生产资料,那就有了下棋的资格。
而教育权,则是他们不停的创造人才的手段。这里用教育权这个词其实不太准确,刘平更想用知识垄断来描述。
朝廷想要治理国家,那就必须要受过教育的人出来做官。而这些官员,九成九都是世家出身的。这就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不管朝廷多么的强有力,可是到最后真正的权力都会落入世家的手中。
世家与世家之间会争斗,这是皇帝搞权力平衡的基础。
但也仅此而已了。
因为阶级不会背叛阶级。如果有人动一个阶级的既得利益,那么不管这个阶级内部如何的争斗,都会先把外来者给消灭。
而刘平如今扮演的就是那个要动世家既得利益的人。
当然了,刘平也不至于说在大汉搞什么资产阶级又或者一步到位搞红色政权,他只是想粉碎世家,然后通过改革,在大汉扶持小地主阶级。看刘平在凉州的做法就知道了,允许一定的土地买卖,但是会加征税赋。
也就是说刘平允许富农转向小地主阶级,并且给他们这个机会,但是不允许他们成为新的世家。
同时,还将受教育权下放,基本上保证四五个劳动力就可以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
刘平很聪明,他清楚的明白,个人是无法对抗一个阶级的,哪怕他是个穿越众也不行,但是阶级可以。
阶级可以对抗一个阶级。
只不过他扶持的小地主阶级刚刚萌芽,就出了文攸这档子事儿。
“刘平在凉州,让那些泥腿子读书做官,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颍川,梁睿又问了一句。
荀爽深吸一口气道:“你说的这些吾也明白,可是你想怎么做?”
“扶持袁绍,消灭刘备。消灭刘备势力,大汉属于袁氏。”梁睿直接说道。
荀爽眼皮抬了一下,用一种微妙的眼神的看着梁睿:“想不到你今日是来为袁本初做说客的。”
“是为天下世家。”梁睿朗声说道:“他袁本初本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只有他才能对抗刘备,才能将刘平给消灭掉。”
荀爽不置可否。
他现在还想着刘平许诺给他的封国呢,不知道袁绍又能许诺什么呢?
......
长安,文攸的事情让整个长安官场变得风声鹤唳起来。
所以跟案件有关的官员全都被勒令回长安接受调查,案件所有相关人员也都被押解长安。
刘平显然想把自己做大。
而这件事中那三十多名被刘平提拔起来的普通百姓出身的官员,则在到了长安之后,立刻就被投入了大牢。紧接着刘平又派了五百亲兵,亲自看守天牢。
倒不是怕他们跑了,而是怕他们出意外。
这些世家大族刘平太了解不过了,既然他们敢动手,就肯定有无数套备选方案。也别觉得这些人读了这么多书,各个都是海内名士,但是一个个心狠手辣,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案件本身,刘平并不关心,他就想知道这一次到底是哪些人竟然敢这么针对他刻意培养的这些官员。
关键这些人的官职并不高,最高也不过一千石,远远没到影响世家大族利益的时候。
刘平都不明白这些动手的人只是单纯为了恶心自己,还是源自自己身阶级的敏锐性,天生就感觉到了小地主阶级对自己的威胁。
“先生,汉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