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很端正。
刘平见状笑了笑,开口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
对于官制,刘平其实在益州还没打下来的时候就有所考量了。在综合考虑了当下的现实情况之后,他对日后大汉的官制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核心思想是军政分离加限制皇权。
当然,这个核心思想就不用跟刘备他们说了。
中央官制这部分,刘平计划采用阉割版的三省六部制,只保留六部制。三省就不要了,本来三省就是为了弱化相权强化皇权的。
之前考虑用内阁制,最近经过通盘的考虑也给取消了。以目前以及之后至少上千年的生产力水平来说,内阁制大概率是明朝那种内阁,本质上还是为了强化皇权的。
倒不如保留丞相制度,相权可以跟皇权博弈。
当然只是大框架上是六部制,并不是真正的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六在这里只是一个约数。
传统意义上的六部里,去掉了兵部,但是加了一个后勤部。但是未单独设立一个军部,军部独立于文官体系之外。
除了这七部之外,刘平还额外设立了科技部。
也就是说,目前部级衙门,一共有八个。
部级衙门主官是尚书,两个佐贰官,是侍郎。除此之外还有不定额的员外郎。以礼部为例,主官是礼部尚书,佐贰官是礼部侍郎,再之后负责具体事项的是礼部员外郎。
当然再往下还有书吏、书佐等。
同时,刘平也给了陈群一点穿越中震撼,拿来了九品正中制。当然了,这个只是为了给官员划分职级,跟陈群那个靠世家、才学、品德划分人才等级的九品正中还是有区别的。
九品十八级的职级。
六部尚书为从二品,侍郎为从三品,员外郎从五品。
从二品的待遇,等同于如今的两千石高官。
丞相是正二品,军部一把手,也是正二品。
从一品是之前三公、大将军这种。但是刘平计划这些就是一些荣誉职位,官员致仕或者因公殉职酌情追封,算是哀荣。
正一品,刘平引入了大学士的概念。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刘平还是想为以后内阁制埋下一些种子。
地方上则在之前郡县制的基础上,引入行省制。一省主官也是正三品,一郡主官正五品,一县主官根据县城恶没正八到正七品不等。
当然这就是大概其的一些框架,里面还有很多具体的计划,刘平自然没有详细诉说,但是却也都做了出来。
整体上来说,就是有丞相制度、行省制度的明朝官职改版。但是待遇却还是根据大汉的情况来的,不会让大汉的官员跟大明、大清的官员那样,薪水还不够维持衙门的日常运转的,只能靠贪污。
“好像有些复杂啊。”张飞挠了挠头,道:“这一下子这么改,不就乱套了吗?”
“慢慢改。”刘备看了一眼张飞,随后对刘平说道:“具体的方略做好了吗?”
刘平点点头:“差不多了,现在文若正带着人在做。”
“具体各部尚书都有谁?军部呢?”刘备又问道。
刘平摇摇头:“各部尚书、侍郎都是高官,自然需要大王来定,我们商量一下就行。至于军部,大王自行决断即可。”
刘备沉吟了一下道:‘这样,各部尚书你拿个方案出来,某选一下。然后军部......’
他看向了关羽。
二爷见刘备看过来,连忙道:“大王....如今西域刚稳,某还要在凉州....”
刘备摆摆手:“除却云长,孤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啊。”
刘平这个时候开口说道:“西域和凉州那边,二哥倒是不用担心。”
“你看云长,有德安作保,凉州和西域你就放心吧。”刘备抚掌笑着说道:“那就让云长做这军部尚书。”
刘平摆摆手道:“军部就不要叫尚书了吧,叫军部指挥使怎么样?佐贰官就是副指挥使,再往下是指挥同知。日后我军作战,将领都要从军部出。”
“那意思是如今咱们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得是指挥同知?”张飞好奇的问了一句。
刘平摇摇头:“校尉及以下还是跟之前一样,再往上便要来军部述职,授官指挥同知。”
“那某便明白了。”张飞点点头。
毕竟眼下大家已经习惯了原本的军事编制和作战单位规模,如果因为官制改革,冒然去动军事编制,在眼下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