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刘平拿到了第二次科举的前三十名的名单。
包括进士科、明经科和武科的,前三十名的名单都在他手里。明经科的刘平大概扫了一眼,就放到了一边,这些人算是礼部和翰林院的囊中之物。武科的三十名,刘平主要看了一下有没有熟人,在确定没有之后,也放到了一旁,到时候直接给兵部,让他们去安排就行。
当然了,没有熟人不代表这些人就是真的菜。武科的要求是文武兼备,能考进前三十名,怎么说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按照刘平的感观,这些武科考进前三十名的人,要是放到游戏里,怎么说也能混个四维都是六十左右的万金油属性。
能用,尤其是充当中级军官,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
进士科第一名,就是一个让刘平意外的名字。
荆州人士,马良!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就是马良。刘平是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科举马良竟然也来参与了。之所以觉得意外,是因为马良是荆州人。如今刘表干得还不错,他没道理,也不应该来益州参加科举才对。
其实不光是马良,之前高诱提到的那位向朗也是一样,同是荆州人,没道理来益州参加科举。虽然这两位,原本历史轨迹上都会加入刘备势力,但眼下这个局面,还是有些让人觉得出乎意外了。
顺着往下看,向朗在第五名,郑益在第七名。前十名除了这三位之外,剩下七个人,凉州出身的读书人三位,益州出身读书人两人,另有一人来自交趾,一人来自司隶。
这里面,农家子出身的就占了四位。凉州两人,益州一人,交趾一人。但是交趾那个存疑,刘平想不到交趾那地方,一个农家子是怎么读到书,又是怎么读到可以在成都考中前十的。
要知道这可是进士科啊,牵扯到一些实际的内政方略,大政方针的设计的。一个普通农家子就算侥幸读到了书,谁又会教他怎么治国呢?
将四个人的名字暂且记下,刘平安排荀彧将今年的人都安排好。
董川这个时候走进了刘平的班房。
刘平看到他过来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道:“你很少来某这里,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董川摇摇头,道:“政务并不复杂,暂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那你是?”刘平示意他坐下。
“今年也有不少同窗来成都了,他们想要宴请您,感谢您对吾等的帮助。”董川说的很是认真。他本就不是个善于交际的人,要不是同乡那些同窗们一直央求,他压根就不会过来。
这会儿话说出来,整个人既觉得不好意思,又有些担心触怒了刘平,最关键的是整个人很拧巴,这是人,不符合他的本心。
刘平听到这里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董川能说出宴请他的话,更没想到凉州那些读书人还有这个心思。
而且这个时间选的很巧妙。如果是在科举放榜之前的话,那刘平就要怀疑他们用意何在了。但是现在已经放榜了,那就算有些目的,也相对单纯一点。
无外乎混个脸熟,日后不管是科举还是出仕幻想着有概率被刘平看重,从而得到一些臂助。
就像董川这样。
很多凉州的读书人,都觉得是刘平看重董川,所以才重用他的。他们哪里能想到,纯粹是因为董川值得看重。
刘平沉吟了一下,问道:“何时?何地?”
董川听了连忙回道:“就在酌君酒楼,今晚即可。”
“好!”
刘平答应了下来。
他之所以答应,也是想看看这些人要干嘛。能想出来宴请刘平,且敢于操作这个事儿的,肯定不是普通的农家子出身的读书人。这事儿,大概率是凉州世家授意的。
刘平自然想知道这些人要干嘛。
当天晚上,刘平收拾妥当,在二位保镖的暗中保护下,去了酌君酒楼。其实保镖也没有必要,整个成都没有比酌君酒楼更安全的地方了。
酌君酒楼有包间,两周的士子们,订了最好的那一个。
刘平到的时候,董川正等在门口,见他来了,连忙上前迎了上来。
刘平却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是董川在门口等着。不管怎么说,董川现在也是丞相班房的红人,本人官职也不低。一群凉州士子请刘平吃饭,没有全部出来迎接就已经很奇怪了。
现在只让董川自己在这里迎接,那就更奇怪了。
这不是小说故事,只要有这么一个人物出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