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吾等治下,所有郡学社都已经建设完毕,县学社则建成了百分之六十。其中武都、蜀郡、长安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荀彧拿着手里的资料,正在跟刘平汇报着。
“预计今年上半年,所有县城的学社都能够建设完毕。”荀彧说到这里顿了顿:“现在的问题是教师不够用。翰林院加上两次科举那些没考中的秀才们,一共只八百七十一人。”
听到这个数字,刘平愣了一下,道:“不是,咱们这么缺人手,你们还能挤出来八百多人?”
荀彧摸了摸鼻子,解释道:“其中有三分之二是这两次科举的秀才,他们本身的能力不足,与其让他们处理政务,不如先去当老师。而且咱们老师也是有品级的,跟做官没啥区别。”
“再一个,您不是也交代了吗?教师是可以继续参加科举的。有不少没考中的士子,都打算先当老师,一来咱们给教师的待遇足够高,他们可以养家糊口,二来也能继续读书,将来继续参加科考。”
“原来如此。”刘平听到他这么说,立刻也就清楚了,恐怕这八百多人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子了,可能还有一部分寒门士子。
“大概有多少缺口?”刘平又问道。
荀彧回道:“怎么说呢,如果只是满足学社开学的话,这些人手是够的。但是如果想要分科的话,那就远远不够了。”
刘平摆摆手:“县、郡二级可以先不分科,长安、成都、武都三所大学分科就行。人手你们调配好。县、郡二级要保证学子们的基本素养。”
“喏!”
荀彧点点头,然后又道:“其他的各项数据已经统计出来,卷宗放到您桌上了。另外,大王派人过来通知,说是十五那一日,大朝会。”
“行,到时候你们都跟着一起去。”刘平点头。
“一项一项说吧,农业、商业、人口等等,大概数据先过一下。”刘平又吩咐道。
“目前吾等治下,耕地总面积已经达到了一亿零一百五十七万亩。截止到去年年底,一共新开垦耕地,两千一百零七万亩。其中大部分新增田亩数都在益州。”
荀彧开口先提的还是农业,毕竟不管什么时代,让人吃饱才是第一要务,农政也是所有政务当中的第一要务,人只要能吃饱了,剩下的才好说。
“今年粮食总产量是,三亿五千多万石,其中军屯占了八千多万石。”
“三亿多石?”刘平摸了摸下巴,大概估算了一下:“还是勉强啊。”
其实这个数字已经很夸张了。刘备治下总人口还在一千五百万多一些,三亿多石,拉个平均数,人均有二十石了。
刘平觉得勉强,是因为他思考的逻辑是,这些粮食产量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就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想要解决温饱根本就是一种幻想。
荀彧也知道刘平为什么这么说:“想让所有人都吃饱饭,还是太难了。”
“会有机会的。”刘平笑着说道:“只要技术继续发展下去就可以。假如我们现在可以用几十万劳动力就耕种数亿亩地呢?”
荀彧笑了笑,道:“那怕是不容易。”
其实荀彧根本就不相信,这超过了他的想象力极限。
“没事儿,你继续说吧。”
荀彧点点头。
“人口方面,不到一千六百万,具体数字卷宗里有。这里面十五岁以上青壮占了四成,十五岁以下占了五成,五十岁以上仅占一成。”
这个划分标准是刘平定的。其实对如今这个时代来说并不是很适用。超过四十岁其实就可以算成老人了。没办法饮食水平、医疗水平在那里放着呢,很少有人能够活到五十岁以上。
“青壮当中,男女比例大概是四六的分成,也就是说,大概有三百多万青壮年男性。”
“在十五岁以下的人口当中,很大比例是这几年的新生儿。”荀彧又补充了一句。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有新生儿的话,青壮的比例会更高。这其实也很正常,这种年代,能活下来的大概率都是青壮年。
“看样子还得再等几年。”刘平说了一句。
荀彧听了,也点点头:“估摸着再有个五年,青壮的数量会更多。”
他俩说的再等几年,指的是东征的事儿。目前刘备势力上下都很清楚,早晚是要东征的,而且这个主动权也在他们自己手里。
就如今刘备势力的实力来说,有实力也有资格去打一场决战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