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让蔡家有些措手不及。刘表早有准备,演了一场父不慈子不孝的大戏,然后将刘琦安排到了武陵,并且明确表示,不得召不可还。
这正中蔡瑁下怀。刘表这么做,就相当于是把刘琦日后继承荆州的可能性给掐死了。
那么他的大外甥就是日后的荆州之主了。哪怕投降曹操也没事儿。
蔡瑁其实还是很有野心的,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荆州不是北面那三位的对手,所以才想着投降。
而不选刘备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
这个逻辑外人看起来很奇怪,但是蔡瑁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蔡瑁也是想要中兴汉室的。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更不是调侃。
蔡瑁真的这样想,也是在这么做的。并且他还有一揽子的中兴汉室的计划。
这些计划的前提就是保证刘琮成为荆州之主。具体来说,蔡瑁希望刘琮成为下一个光武帝,而不是洛阳的刘协,更不是成都的刘备。
投降曹操和袁绍他们,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
这听起来很抽象,但蔡瑁自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他觉得,荆州现在没得选,要么投靠刘备,要么投靠袁绍他们。而这两方,曹操袁绍他们名义上都是汉臣。
在蔡瑁看来,刘琮可以投降他们,然后在暗中积蓄力量,等他们打掉了刘备,刘协以后,刘琮就可以以汉室宗亲的名义揭竿而起,接收刘协和刘备的政治遗产,然后一统天下。
这里面没道理的地方多了去了,但是蔡瑁觉得没啥问题,坚信事在人为。
如今刘琦被放弃,跑去武陵那个蛮子比汉人多的地方当太守,这就说明他蔡瑁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
因此,一高兴,蔡瑁还为了刘琦能够安全上任,特意给了刘琦三千人马,一应粮草辎重也都配齐,让他带着上路。
就这样,原本都做好带几个护卫出发的刘琦,水灵灵的多了三千士兵。
这三千人,领头的将领看起来年龄不小了,但是膀大腰圆孔武有力,看着就不一般。
刘琦跟他沟通了一番,才知道这人姓黄,名忠,草字汉升。
光听名字都知道,这肯定是汉室死忠粉。
这让刘琦很是高兴。
但是黄忠并不高兴。
他这一生蹉跎,最近好不容易积累功勋升了上来,结果却要跟着刘琦一起去武陵逗蛮子玩。
武陵那种地方远离中原,跟流放没啥太大区别。最主要的是,到了武陵以后,他大概率一辈子都要待在武陵了。
因为怎么看,刘琦都不像是以后能够雄起然后按你武陵打回来的主。
黄忠自认为自己还算不错,奈何一直没有遇到能够一展抱负的明主。
但是要让他弃刘琦而去,他也是干不出来这种事儿的。只能陪着刘琦一路往武陵去了。
可是走着走着黄忠就发现不对了。
先是一个阴鸷的中年文士跑来,说是投靠刘琦。随后一路上。不时就有三五百人,跑来要投靠刘琦。
黄忠哪里看不出来,这些来投靠的人,全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卒。但是看到刘琦跟他们默契的模样,黄忠决定装看不见。
直到他看到了甘宁也带着几百人来投,彻底绷不住了。
黄忠是认识甘宁的。毕竟当初甘宁在襄阳干的是城门令的活,两人打过照面。
后来甘宁辞官,去了江州,蔡瑁还为此发了火。
甘宁是谁的人自不必说,那么刘琦呢?看他们跟那些人熟络的模样,要说他们不认识,黄忠是肯定不信的。
问题的关键是,他自己该怎么办?
而与此同时,刘琦,胡轸和甘宁三人也在纠结。
“兴霸被认出来了?”刘琦有些紧张。
甘宁无奈的点点头:“黄将军与某见过几次,定然认出来了。”
“那该如何是好?”
胡轸闻言道:“要不然杀了?”
“哎?”刘琦性情敦厚,就这么杀人,实在是接受不了:“没其他办法了吗?”
“有!”胡轸很自信的说道。
刘琦连忙请教:“还请胡将军教我。”
胡轸摇头:“某没有什么好办法,但知道谁有好办法。”
“你是说?”刘琦想到了一开始投奔自己的中年文士。
“没错就是李典令。”胡轸肯定的点点头。
说实话,他见到李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