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完全融入,全心全意的做,做过了心不住,那个人说过,来时光光,去时空空,事来了以本性相对,事去了心随空。
造化里的修行无非两条路,一是内观,把自己的身心化入无限和永恒,不管做什么,要进入忘我无我的境界,二是外观,是用无限和永恒来融化身心,不管做什么都要了了分明,佛家称其为觉知观照。
,!
不要太苛刻自己,此时此刻的我仅能如此,已然完美,不要把遥远的人生目标和修行成果,强行当做今天的状态。这种落差感会让心灵受苦,苦是负面情绪,无法提升自己,山顶上的风光等到山顶再现,在哪里就说哪的话。
佛世界里面的境界万事万物的存在,万事万物都是圆满的,至真、至善、至美,这个世界是圆满的。一般人认为,世界上有战争,有疾病,有灾难,有种种的不如意,怎么可能是圆满的,万物各尽其用,各尽其责,一切因需要而存在,都是展现本来完美的属性,所谓高低贵贱,在造物主的眼中会有分别吗?只是造物主的一个游戏而已,假设你是一个艺术家,万事万物都是你的艺术之作。
灵魂需要思索,思索进化和升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使命。不一定非要离体才能成就,像孩子非要离开父母才能长大吗?满足了生长的条件,自然会成熟。
养生就是灵魂的养生,养分是爱,心灵的养生,灵魂的提升自然会带来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人格的提升,通过艺术、音乐和文化,包括茶道也可以汲取养分,肉体的养生,靠物质世界的滋养,也靠精神世界的滋养,这是佛世界的圆满圆通,一些多么美好华丽的句子,每个人都活着这样,千篇一律才是最好的,不然就是不好,下一世就要考试,考不过再接着好,考过为止,有些人考爱情,有些人考财富,有些人考亲情,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之所以为角色就是因为都有棱角嘛,没有棱角才算圆融,所以那些佛都是笑眯眯的,大家都一样,这样子有什么意思。
这些都是:()神灵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