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尚书大人来到,宋清风快走几步,来到尚书大人面前,双手抱拳行礼,口中高呼:“下官宋清风,率工坊众人,恭迎尚书大人莅临!愿大人万安!”
身后的工匠们也随之整齐跪地,齐声高呼:“恭迎尚书大人!”
“好了,宋大人,听说你实验成功了,” 尚书大人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从宋清风身上缓缓移开,扫视着周围井然有序的场地与精良的器械,眼中带着几分审视。
他是真没想到,宋清风这么一个刚入朝堂才几个月的人,居然能帮工部接连解决难题。
宋清风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抹欣喜,忙挺直腰杆应道:“正是,大人。下官与工匠们不辞辛劳,日夜钻研,反复试验,历经波折,终是不负所望,寻得了这全新的火药定量装填之法。”
他侧身抬手,恭敬地指向一旁摆放着样品的桌案,那里,整齐地码放着一个个精心制作的火药定量包。
尚书大人见状,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近桌案,随行官员们也纷纷跟上。
他拿起一个火药包,放在掌心细细掂量,“宋大人,且详细说来,这其中妙处何在?”
宋清风微微欠身,有条不紊地解释道:“大人,往昔火铳装填火药,耗时费力不说,还因难以精准定量,常导致炸膛事故频发,让将士们白白牺牲性命,亦贻误战机。如今这小包火药,皆是下官与工匠们依据多次试验,精准称量、封装而成,使用时,士兵只需按照既定步骤,迅速将其填入火铳,装填时间能缩短大半,且每包重量分毫不差,炸膛隐患便可极大程度降低。”
尚书大人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头,眼中的满意之色愈发明显。
“如此甚好,若真能如你所言,我军战力必将大幅跃升。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演练一下,让我们开开眼。”
没等宋清风答应,与尚书一起来的工部右侍郎便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他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向尚书大人行了一礼,而后提高音量说道:“大人所言极是,此事关乎重大,定要严谨验证。不如就由下官来组织,让我们带来的人按照配方实验,也好让大人看得更为真切。”
说罢,他眼神有意无意地扫向宋清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尚书大人点点头,“也好,有劳李大人了。”
宋清风心中一紧,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妥,但尚书大人已点头应允,他也只能咽下话语。
右侍郎转头对宋清风说道:“宋大人,麻烦派人将配方拿来,如此重大的事必须从头检验方可。”
“是,李大人。”
无奈之下,宋清风连忙转身,对身旁的文书刘文潇低语几句,命他速去取配方。
刘文潇心下欢喜,知道这是郡主说的机会,他依言领命而去。
来到档案房,将早已准备好的假配方换好,真配方装入兜里。
然后便匆匆返回,手中捧着配方,恭敬地呈递给宋清风。
宋清风接过,未及细看,便快步走到尚书大人面前,双手呈上:“大人,这便是那火药定量装填的配方,请大人过目。”
殊不知,此刻这份配方已是被换的假配方。
尚书大人接过配方,招手唤来身后一名亲信武官,将配方递与他,低声吩咐几句。
武官领命,带着几个同样身着戎装的士兵,大步迈向演练场。
这些士兵训练有素,迅速各就各位,依照配方开始准备装填火药。
宋清风站在一旁,和工匠们一样,满心期待,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演练场。
起初,装填过程看似顺利,士兵们手法娴熟,可就在点火的瞬间,只听得 “轰” 的一声巨响,震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
演练场顿时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碎屑横飞,最糟糕的是,一支火铳竟发生了炸膛现象,滚烫的金属碎片四处迸溅,旁边的士兵惨叫一声,捂着受伤的手臂跌倒在地。
一时间,全场哗然。
尚书大人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目光如炬地看向宋清风,怒喝道:“宋清风,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你所谓的成功?”
宋清风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他下意识地看向那受伤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深知此刻不能慌乱,必须据理力争,于是他强压下心头的惊惶,上前一步,抱拳躬身,言辞恳切地说道:“大人,这…… 这绝不可能,下官之前试验多次,从未出现此等情况啊!定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