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靖大将军于怀仁城中听闻宋清风与神火营被困恒山的消息,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忧虑。
他深知宋清风所率的神火营正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处境,思索再三,平靖大将军决定派人给宋清风送去一封密信。
信使快马加鞭,穿越重重险阻,终于将信送到了恒山。
信中言辞恳切,告知宋清风可自行斟酌局势,若形势所迫,适当向南撤退以保存实力,不失为一种策略。
然而,宋清风接到信件后,陷入了沉思。
他心里明白,再往南便是大楚腹地,那里人口密集,百姓安居乐业。
一旦蛮夷趁势追击,战火将无情地蔓延至这片安宁之地,百姓必将遭受更为沉重的苦难。
再者,他心中满是不甘,怎能就这样一味退缩,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与蛮夷?
于是,宋清风紧急召集神火营的一众将领,齐聚于恒山的临时营帐之中。
营帐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烛火摇曳,映照着将领们疲惫且忧虑的面庞。
宋清风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神色凝重却又透着坚定,沉声道:“诸位,如今我等被哈达威困于恒山,战与退,关乎生死存亡,大家都畅所欲言,说说各自的想法。”
千总王文焕站起身来,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将军,蛮夷的包围圈日益缩小,我们的行动愈发艰难。继续坚守在此,恐难有转机。依我之见,不妨暂且撤退,待养精蓄锐之后,再与蛮夷决一死战。”
副指挥使贾轩却毫不犹豫地摇头反驳:“撤?能撤到何处?再往南便是大楚腹地,百姓该如何是好?我们绝不能将战火引向那里。况且,一旦我们撤退,怀仁城所承受的压力将倍增。依我看,我们应当坚守恒山,凭借此地险要的地形与蛮夷巧妙周旋。”
孙平也赶忙起身,支持贾轩的观点:“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坚守于此,便能牵制住山下的敌军,让他们不敢肆意南下。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身后的万千百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宋清风沉思良久,缓缓开口,语气沉稳却又不容置疑:“我决定,坚守恒山。我们已无路可退,退一步,百姓便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恒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优势,与蛮夷打一场持久战。”
事实上,先前的防御准备此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蛮夷皆为骑兵,其战马难以登上这陡峭的山峰,而神火营所拥有的火枪则具备明显的火力优势。
山上有清澈的山泉,粮食和水源储备充足,足以支撑他们应对长时间的围困。
反观哈达威那边,他不断加强包围圈。
他驱使士兵们砍伐树木,在山口周边筑起了一圈坚固的栅栏,妄图将神火营彻底困死在山中,使其插翅难逃。
同时,他还频繁派出小股部队,趁着夜色偷偷摸上山,企图袭击神火营的营地。
然而,宋清风早有防备,每次都能带领士兵们成功将其击退。
宋清风曾谋划利用散弹炮趁夜偷袭蛮夷营地,可散弹炮的射程仅有两里,而哈达威的营地远在五里之外,其间还布满了蛮夷的斥候小队。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悄无声息地将火炮运送过去,偷袭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被困于恒山的日子里,宋清风日夜苦思突围反攻之策。
一味死守绝非长久之计,唯有主动出击,方能打破这艰难的困局。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宋清风迅速召集麾下最为精锐的斥候,神情严肃,语气坚定地命令道:“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寻得其他下山的路径。这关乎着我们全军的生死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这些斥候皆是军中精英,他们领命后,迅速如灵动的山猫般四散开来,穿梭于恒山的峰峦沟壑、茂密丛林之中。
他们不顾荆棘划破衣衫,不顾怪石嶙峋的山壁划伤手臂,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的通道。
历经数日的艰辛探寻,终于在侧峰觅得一条鲜为人知的隐秘小路。
此路蜿蜒曲折,宛如一条隐匿在繁茂植被之下的长蛇,若非拨开层层枝叶,仔细查看,根本难以察觉。
宋清风得知消息后,心中暗自欣喜,一个计划在脑海中悄然成型。
他招来贾轩,神色凝重地吩咐道:“贾轩,此次任务艰巨无比,关乎着我们能否成功突围。你率领一千士兵,在恒山大张旗鼓地搭建工事,做出一副要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