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裴昭也不恼,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便走了。
&esp;&esp;“那臣明日再来。”
&esp;&esp;转身进殿时,王公公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的汗水不断地滚落下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
&esp;&esp;他紧张地从怀中掏出一块洁白的手帕,颤抖着擦拭着额头上的冷汗,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哎呦,这都什么事啊!”
&esp;&esp;“陛下呐,老奴为了您,可真是付出了太多啊!”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哭腔,眼中闪烁着委屈和无奈的泪花。
&esp;&esp;他一边擦着汗,一边暗自祈祷着,希望陛下赶快出来,这真不是人干的事啊。
&esp;&esp;裴昭离开后,皇帝萧然从殿中走出,他的脸色阴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esp;&esp;“陛下,您为何不见裴相?”王公公小心翼翼地问道。
&esp;&esp;萧然沉默片刻,缓缓说道:“裴昭的心思,朕岂能不知。他如此急切地推举萧玦,无非是想掌控未来的天子。若真让萧玦成为太子,恐怕朕的江山就要改姓裴了。”
&esp;&esp;王公公惶恐地跪地,“陛下圣明。”
&esp;&esp;萧然冷笑一声,“朕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明日早朝,朕自有主张。”
&esp;&esp;“他想做第二个兰时,朕却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esp;&esp;“大齐,终归姓萧。”
&esp;&esp;金銮殿上
&esp;&esp;“陛下,自古以来,立储非嫡即长。两位皇子皆非嫡子,而大殿下为长,自当立大殿下为太子。”
&esp;&esp;“非也,自古能者居之。储君乃一国之重怎能如此草率?”
&esp;&esp;“大殿下与二殿下乃双生子,年岁相同,不过差了一刻出生罢了。”
&esp;&esp;“二殿下自幼得裴相教导,聪惠好学,仁孝温恭,四岁便能吟诗作赋,一首《怜农》传至民间,街头百姓人人传诵,深得民心,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esp;&esp;“大殿下自幼孤僻冷性,不爱与人相交,实在没有半分,为君之相,怜民之心呐,如何当得储君之位?”
&esp;&esp;朝堂上文臣武将吵作一团,为着立储之事吵得不可开交。
&esp;&esp;武将一派坚持立长,文臣一派坚持能者居之。
&esp;&esp;如今朝中大半武将都是兰时当年一手扶持的。许多人当年都曾见过王府的小世子,自然也知道如今宫中的大殿下萧珏,便是摄政王府抄家后下落不明的兰珏。
&esp;&esp;因为当年哪怕在书房与众臣议事,摄政王也要抱着小世子,一刻不离手。
&esp;&esp;圣上虽然对外称大殿下与二殿下是双生子,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位双生子没有半分相似。
&esp;&esp;武将一派虽自摄政王死后一直被以裴昭为首的文臣打压,但他们一直在朝中明里暗里护着萧珏,哪怕只是微薄之力。
&esp;&esp;因为朝中大半文臣皆出自世家大族,唯有武将,大部分皆出自寒门庶族,平头百姓家。
&esp;&esp;兰时的军功制,让他们平步青云,也有了与世族子弟一争的机会。
&esp;&esp;“怎么?朕的儿子沦到让你们评头论足?”
&esp;&esp;大殿上摄政王的位子并那些珠帘一并被撤去了,仅剩下那彰显至高无上的皇权的龙椅。
&esp;&esp;萧然一袭明黄色长袍,袍角绣着雅致竹叶花纹,腰束金丝滚边玉带,乌发用一根玉簪束起,半眯着眼慵懒地靠坐在龙椅上,手指搭在龙头上轻点,嘴角似笑非笑地微微勾起,眼神中却带着几分冷冽和威严,不怒自威地自薄唇中吐出一句话来:“你们当这里是什么地方?菜市场挑货呢?”
&esp;&esp;皇帝面色阴沉,不发一言,台下大臣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esp;&esp;突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陛下恕罪!”只见殿下黑压压地跪了一地人,仿佛一片乌云压顶。
&esp;&esp;抬头望去,都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