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想拍三个年轻人的故事……”林年很想说这样的剧情有些俗气,但邵乐乐察觉到林年要开口讲话:“你先别急着点评,我知道这种故事好像有些套路了,动不动就是三个人,仿佛如果一段感情里只有两个人,便没有了故事性一样。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三个人是最容易产生戏剧张力的,无论是两男一女,或者两女一男,或者三男,或者三女。其实具体的故事展开我还没有想好,找你就是帮我看看怎么在最俗的故事里添油加料,让它变得不那么俗气。”
“你这说了等于没说……故事背景想好了吗?发生在哪里的三人故事?校园?这种最容易拍俗吧?蹭热度,最近小镇青年比较火,讲小地方的三人爱恨纠缠?又或者发生在海边,山区?三个人是什么关系?发小,同乡,同学,三个陌生人的相遇?如果是后者在哪里相遇,穷游的路上?”
不等邵乐乐继续畅想故事大纲,林年脑海里已经开始思考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并发出致命连问。
“这些还没来得及丰满,目前只想到了怎么拍摄,你说的这些都可以作为人物小传,后面再说就行。现在你要做的是先听我讲完我想拍的故事。我想的是故事交代的越少越好,就讲三个人的纠葛,拍得越暧昧越好。就跟《花样年华》似的,我肯定比不上人家,就是所有的背景慢慢铺陈,靠观众自己去联想去猜,我只拍出场人的情感和情绪。”
“但不可能一点故事都不给交代?”林年发出质疑。
就这样,在林年和邵乐乐的一问一答中,本来不甚清晰的想法,在讨论中,越发清晰起来,邵乐乐拿过林年的平板,“解锁!”
然后点开林年刚才写写画画的笔记软件,顺着自己的想法勾勒出了大致的分镜头脚本。
“可以啊,这一手!”林年看着邵乐乐刷刷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分镜头,一张接一张,不得不佩服。
邵乐乐是导演班少有的天赋型选手,和林年不同,她只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能完美勾勒出电影的画面、故事的发展和场景的转换,所以她的分镜头往往也画得天马行空,乱七八糟,如果不是跟她熟悉,平时看得多了,林年都看不懂。
“这三个人有一个人是冷静的狂热,一个是迷乱的狂热,一个是任性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困境。他们的相遇因为要逃离自己的困境而产生,他们的靠近因为要摆脱困境而产生。”
“最后呢?”
“他们重新回到现实,去直面自己的困境。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那……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们决定回去面临现实?以及每个人要逃离和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是什么?”
“爱情与婚姻,最俗的也是最规训人的。但我想拍得反叛一点,他们每个人并不完全是顺直男女。”
“我们再来从头捋一下故事,”林年根据邵乐乐在笔记上涂画的内容,以及自己记录的支离破碎的剧情,试图讲故事连贯起来,“主角Abc,性别怎么分呢?”
“两女一男。”
“A和b是两个女生,因为一些原因走得很近,甚至谈起恋爱,但是因为受家庭的影响,A毕业以后开始相亲,而且A对b是有些不满的,因为b太不成熟了,感情上总是不那么对等,A对爱情心灰意懒。两个人大吵了一架以后,b才知道两个人的问题出在哪里,但是A意已决,b只能安排一次旅行,既是毕业旅行,也是对过去的二人关系道再见的旅行。这个怎么样?”
“可以,然后c是他们途中认识的。A和b总是别扭着,A故意冷落b而和c走得有些近,在c的刻意之下,两人有些暧昧。至于c的话,他刚从上一段感情抽离,被劈腿吧,上一任是一个比他大了很多姐姐。也是因为他的不成熟而最终决定放手,c只能试图通过旅行来帮助自己走出去。他解决情感问题的方式是进入另一段情感,A虽然跟他同岁,但是却呈现出冷静和成熟,有这一点便足够吸引了c。”顺着林年的故事设定,邵乐乐开始丰富人设。
“b和c之间最好也有一些互动,有一些戏剧冲突,才会凸显戏剧张力。”
“你说,如果全员都不那么直的话,怎么样?比如说,c的话,他年纪不是很大,一个高中生?正处于探索自己性取向的阶段,他好感过女生,谈了几个月,发现自己更喜欢一个高年级的学长,结果学长升学考走了,他们也就分手了。这样会不会显得一个高中生很不务正业?”
“不过咱们这是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