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林年就醒来了,她和毛苑以及崔灵灵被分到了一个房间,另外两个人还没醒。
昨天从阿姨家连吃带拿,顺来了一些馒头,因为减碳,馒头几乎远离了林年的日常生活,不过考虑到未来的日子将是考验体力的时候,她还是将带来的馒头放入笼屉,热一下。
然后骑着从村书记那里借来的电瓶车去村头的早餐铺子买了五份豆浆和五份豆腐脑,再逐一叫醒其他人。
“林年,你怎么起这么早?”谭婉做起来,满脸呆滞。
“要咖啡吗?”
“竟然有咖啡喝么?”程卓婷也醒了,诧异道。
“嗯,不过只是速溶的,回头我可以买个咖啡机,到时候一早醒来就有热美式喝,美滋滋。”
“太好了,我早上急需咖啡续命,以及去水肿,你看我这眼睛,能拍摄才怪了……咖啡的钱可以算在我身上。”谭婉说。
“快起来吧,早饭也都准备好了,只是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咸豆腐脑,这里只有咸的。”
第一天上午,她们暂时不用干活,跟着节目组从村里请的种地专家,一起考察了她们未来半年即将要管理的蔬菜地和大棚。
节目组花了大力气才找到愿意将自己承包和种植的大片蔬菜地租给节目组的,签下了半年田地使用权。
目前正是秋冬季,正是大棚开始启用的时候,节目组在农村人均管理的大棚数量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一共承包了10个大棚,以及6亩露地蔬菜田。
“原来番茄是长在这上面的,竟然能爬这么高吗?”不知谁从旁边发出惊叹声,大家互相看了看对方,眼里透露出看到新鲜事物的惊奇。大家从来没关注过自己吃的蔬菜是怎么长出来,又是怎么跑到自己餐桌上的,这么一想,不禁对专家的介绍听得更仔细了。
“首先要说明一下,我们这个地方的番茄一年中可以种两茬,春番茄和秋番茄,一般以春播番茄为主。现在的季节是秋天,自然是秋番茄,那你们知道秋番茄从什么时候就要开始准备了吗?”
专家看了一圈,结果只看到一双双无知的眼神。
“番茄的成长期一般在110-170天,天气炎热的话,从幼苗期到成熟期都会缩短,但是天气冷下来,这个时间就会加长。首先,种子种下去以后,一般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可以发芽出苗,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开始移栽了,实际上,这表示育苗阶段才正式开始。
“幼苗高度达到15公分以后就可以移栽了。现在为了控制出苗率,我们都是在温室育苗,然后移栽到田里。那移栽的时候选苗的标准是什么?大家猜一猜?”种地专家很有耐心地问道。
“得强壮吧,这样才栽得成功?”最活泼的毛苑大胆开口。
“哦?你说得很对,可是怎么评价什么样的植株是强壮的啊?”
“啊……”这倒把毛苑难为住了,只好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首先,茎秆的粗细是一个评价标准,粗壮一些最好,其次,叶片要油绿发黑。”
这种“发黑”的描述一直困扰着林年,因为她小时候就听林母评价别人田地里的玉米苗“长得真黑!”而在她看来,明明是绿的,怎么“发黑”了?后来才知道,她说的“发黑”其实是指的叶片颜色呈现深绿色,而营养不良的叶片一般会“发黄”,也就是会呈现浅绿色。
念头一闪而过,林年跟近旁的人说:“就是深绿色。”
果然就见那俩人恍然大悟。
专家继续说:“其次,我们也可以看根系,现在育苗基本上温室水培育苗,器皿都是透明的。根据根系发达程度,比如毛细根比较多的就是根系比较发达的,移栽后总有根系可以顺利跟土地建立联系,对吧。至于其他的知识,什么定植间距啊,行距啦,等明年四五月份你们亲自定植的时候再跟你们讲吧。咱们还是回到眼前的这些番茄上来。”
“你们看,这些番茄已经开始坐果了,基本上从第一花序坐果到全部果实采收完为结果期,这时候也是需要养分、水分最多的时候,因此非常重要,你们可以上心了,不然我们看着心疼。”专家叮咛道,“你们别嫌我话多,虽然你们已经付租金给主人家了,但是我们作为老农民,总是看不得种的作物被糟蹋。”
“嗯,伯伯放心!”谭婉第一个点头答应。
专家带着节目组和十个人围着她们的田和大棚转了一圈,一边给她们科普种植知识,一边提醒他们近期以及之后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