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游戏做,不然是真的无聊。”
在嘉朗的安排下,二十个人的狼人杀就这样开始了。
随着《四时农》两季节目的的收官,吸引了一批忠实观众。还有,一般情况下,第一季都是保密做得最好的,到了第三季,基本上就如同筛子了。
但是不知道是疆省地广人稀,艺人们直到进组拍摄,都还没有什么人知道,大家的vlog更是攒着,等节目播出的时候才一点点放出来,结果就是第一期节目,忠实观众蜂拥而至。
播出了三期节目,大家对于第三季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时节目组微博才放出第二季学姐要做客第三季的消息。
“没想到他们还有售后,太开心了!”粉丝和cp粉纷纷入场。
豆瓣小组《四时农》专组里,果不其然有人提出和谭婉一样的问题,“牧民们为什么不定居呢?”
1:为什么一定要定居呢?
2:为什么不呢?
3:楼上这样车轱辘话反复说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啊?从小处讲,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尊重理解不批判难道很难做到么?
4:我觉得他们代表了一个文明时代,那就是游牧文明,不能因为现代社会里不需要游牧民族,就觉得他们应该转向定居,转向所谓现代文明吧?
……
10:同意,我觉得我们要反思的是,现代一定是好的么?别说现在的牧民孩子们也要去学校上学,就算不去,继承这样的生计方式又有什么问题呢?再说的细思极恐一点的,所有的孩子必须接受学校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都被扔进了这个滚滚红尘,成为一颗没有自由的螺丝钉么?
11:楼上在说什么歪屁股的话,难道学习知识还有错了?
12:学习知识没有错,但是你们谁有牧民关于在寒冷天气生存的知识,谁有看天识象判断天气的知识?且不说理科生高二不学地理,文科生们学了六年地理又有几个可以看天气的?
13:无非是他们知识和你学的你认为的知识不是一个体系的,你就否定他们的知识和智慧么?
@13:是呀,其实,往深了说,所谓现代文明,不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一个人选择跳出这样的框架,他就是异类了。定居工程,看上去确实是为了牧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不用忍饥挨饿,但是却也失去了那种辽阔的自由。
……
40:我家就是疆省的,看我ip,说实在的,没想到这个楼可以讨论这么深入,虽然我有点不太懂,但是确实我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们都是不愿意定居的,对他们来说,顺着气候游牧,住帐篷,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以前还说想让我放牧,但是我总觉得他们是保守、固执己见。我喜欢住在楼房里,觉得都很方便。我之前也很喜欢学校,因为学校里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玩,但是看到楼上这么说的,我也觉得,我长大了就一定要去工厂、公司“打工”么?小时候,跟着父母转场放牧的日子很辛苦,可是随着我年纪渐长,却越发觉得那样的日子是幸福。
41:不针对楼上,但是我想说,如果都这样,那就干脆全都手工,那这样成本和产量不都下去了,如何满足我们十几亿人的需求呢?
42:我觉得也不需要这么极端啊,但是我觉得经济市场应该给这样的“手艺人”(不知算不算手艺人,也想不起来什么统称了)一个生存空间。
这个帖子虽然总的回复不如那些感叹女美男帅的回复多,却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专业的讨论,热度慢慢炒了起来。
虽然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是点进来的人无不认真思考起来。即使从产业经济的角度讲,难道所有的产业都要变成机械化大农场?难道到时候喝的牛奶要变成机器挤的,吃的牛羊肉都是大企业的?
这难道不就是资本主义的圈套?
晚上十个人早早回到了自己的帐篷,点上火炉,躺进睡袋里,刷着手机,微弱的信号倒是不耽误大家聊天、刷手机、娱乐。
林年看到这里,不禁想起一个曾经的朋友,不知道这一世的他还好吗,和他的男朋友是不是已经认识了?
这个朋友的着名论调就是,拿着超市打折的雪梨汁说:“它都给你生产出来了,为什么不直接买果汁喝呢?”还有一个就是,“可乐这么便宜,成本很低的,喝呗。”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陷阱就是这么一步步把我们套牢的。
帖子不长,林年想了一会儿继续回主页看帖,就见第一的帖子已经变成了:“狼人杀资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