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孩子的时候,时间进入到了90年代,最严格计划生育时代已经来临,正是在这个时候,计生办的官员会带着人去超生的家里催缴罚款,会直接拉着怀孕的孕妇去做人流,以至于村里妇女纷纷跟着自己丈夫跑出海或者跑进山林里,不管家里的宅子是不是会被掀了房顶,家里的粮食被没收。
团结一点的村庄,村支书就会帮着打掩护,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知多少女儿消失在天地之间。生育过三个孩子的邹绣梓这时已经胖了不少,不知道的可能会觉得她怀孕了,所以当她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抱着一个孩子回家的时候,别人还以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生了孩子。
“人家都扔孩子,只有你往家里捡,咱养的过来吗?”朱茂材再怎么喜欢小孩,但是家里早已家徒四壁,哪里还养得起更多小孩。
当时十岁的朱今瑶和朱寻菡已经10岁,但考虑到时代背景,二人并没有多少生理常识。对于家里突然从突然出现的一个小孩子真的以为是邹绣梓生的。她们经常听自己的小伙伴说他们的妹妹被“送人”的事情,所以当她们看到爸爸不高兴,想要把这个小孩送到福利院的时候,姐妹俩以为爸爸也嫌弃最小的孩子是妹妹,不约而同地跑到朱茂材面前,给小妹妹求情。妹妹朱晴波和弟弟朱泽宇还一脸天真,看到两个姐姐扑到父亲身上,也过来学两个姐姐说话。
“当家的,别送了,最后一个以后再也不往家里捡……往家里带小孩了,我要是看不到也就罢了,但是偏偏被我遇到了,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朱茂材看着趴在自己身上的四个孩子,叹了口气,“那就留着吧。”
“好欸!谢谢爸爸!”朱今瑶和朱寻菡异口同声地说道。
当然,这些剧情都是很后面才会拍摄的,只不过为了方便演戏,林年仔细阅读了这一部分跟自己无关,却跟剧中“自己”有关的剧情,这样也方便她代入自己的角色。
林年真正进组拍摄的剧情是从她初中毕业开始拍起的,这时候二妹(朱寻菡坚决不认为自己是老二,朱家父母只好让她们并列当老大,反正平时都是喊名字的,倒是底下的弟弟妹妹犯了难,结果就是一个被喊大姐,一个被喊一姐)13岁,小弟10岁,小妹5岁。
这个时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承接了一批海外转移来的产业,一大批加工制造业面临着用工的缺口。
“唉。”朱今瑶和朱寻菡躺在自己的卧室里,旁边的二妹已经睡了,“我不是很想去上学了。你看咱们村子里的那些比咱们大一两岁的姐姐们都去帝都打工去了,你没看过年的时候她们穿得多漂亮啊。”朱寻菡语气中充满着羡慕。
“可是我们也没学过裁缝,能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她们去的时候不也都什么都不会,跟着堂叔去学了半年就学会了。我觉得咱们也行。”
朱今瑶对家里的情况看在眼里,虽然她学习不算差,但是看着身边同龄的小姐妹纷纷不再去上学,而是进工厂打工,年底还能往家里带几千块钱,羡慕不已。
“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呀……”朱茂材吸了口手里的老烟斗,觉得自己没本事,还要靠两个女儿出去挣钱贴补家用。
“你们先别管了,我帮你们联系好人,别自己偷跑啊?我们不放心的,别让爸妈伤心。”邹绣梓知道十五六岁的小孩是最难安排的,反着来只会激起她们的叛逆心。
“当家的,我去给俩孩子开家长会,她们班主任可说了,咱孩子以后是能上大学的,到时候要是能分配个铁饭碗,那不更好?”
“可是这学费咱也掏不起吧?”
“那总不能白瞎了两个孩子的才华吧?”
“我看瑶瑶学习好一些,要不就光让菡菡去打工?那这样菡菡会不会怨我们啊?要么咬牙让她们俩都上学,谁上出来,谁没上出来,就看她们自己了。她们俩是双胞胎,硬要分开,我担心反而起反作用。”
却不知自己的一番商量被蹲在外面的姐妹俩听到了。她们从小见惯了村中的人情冷暖,因为家里女儿多,被村里不知说了多少风言风语,又被那些同学听到说到她们面前。
她们不想让人因为她们是女孩就让父母遭人非议,以前她们俩还小,不能做什么,现在她们长大了,可以给家里赚钱了,还让她们花着家里的钱去上学,她们俩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心安理得。
回到自己房间,两个人悄悄商量,现在走太晚了,也没有车去外面,倒不如白天走。那时候因为村子开始和外面的世界产生联系,便有那种有经济头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