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长发可以卖钱,她更加下定决心。
“我帮你,我经常帮美美剪头发的,手艺很好的。”看到朱寻菡有些迟疑,黄莺接过剪刀,咔嚓一刀下去,一绺头发出现在朱寻菡的手中。
“来,照照镜子?”
“还不错,这个长度洗头应该就方便了。”朱今瑶说不出心里什么感觉,只觉得脑袋变轻了不少,好像头发剪短了也没什么,看着自己也还是那个自己,没有别的变化嘛。不明白自己以前为什么那么珍惜这一头秀发。
朱寻菡以为朱今瑶不喜欢这个发型,连忙在旁边夸赞道:“好看!”
“过!”
夏天天亮得早,虽然在火车上舟车劳顿了三天才来到帝都,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朱今瑶第一个从床上醒了过来,外面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叫喊声,应该是卖东西的小贩。房间里一片安静,朱今瑶听着大家的呼吸声、鼾声交错,她看着上铺的床板,思考着接下来的道路,两个人一点技术都没有,在家也没上过课,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
导演示意摄像推进镜头,给朱今瑶的眼睛拍个特写,然后再缓缓拉远,只见,朱今瑶缓缓翻了个身,小心翼翼,生怕动静太大,吵醒旁边的朱寻菡。
“过!”
接下来的场景是一段快剪,导演将她们在帝都的工作、娱乐、生活像放电影一样快速剪切出来,但实际拍的时候却是花了不少天。
光是学习裁剪和使用缝纫机就费了她们好几天的工夫,还要“学”骑自行车。外景拍摄倒也好说,找一些老视频的片段,通过现代后期技术,把她们骑自行车的场景剪切上去就行,反正到时候会故意以一种老电影的特效呈现,观众也难以发现。
导演试图还原真实的打工场景,当初,剧组还试图去找几个做农民工研究的专家,结果聊了之后发现他们很多都是纸上谈兵,他们是对工人做了访谈,自己却没有亲身参与这个行业。
阴差阳错之下,倒是得知群演里就有曾经北上去帝都打工的,还有一些去了岭南广省。东南省作为制造业大省,肯定是不缺技术工人的,就连群演中都有几人曾经外出打工过,后来也是觉得生产强度太大,而退出来了。
和制片人商量过后,他们决定给这几个人分别开出5000和3000的咨询费,比她们演一周的戏拿到的钱还多点。有她们做背景指导,倒是解决了导演一直追求的真实性的问题。
回到剧中,第二天黄莺带着朱今瑶和朱寻菡找老板娘,然后老板娘这里也没那么多机器,做衣服的工人还是一个新手,她自然是不太想要,倒是可以找一个裁剪的学徒,不然赶工的时候,只靠裁剪师傅,也就是老板一个人,速度还是慢了一些。
本来朱今瑶想让朱寻菡学习裁剪,毕竟这是她们的第一个落脚点,同住的女工虽然还不熟悉,但是如果去别人家做学徒,朱今瑶更不放心。
结果老板嫌弃朱寻菡手不够稳当,遂让朱今瑶试,虽然朱今瑶有心让朱寻菡留下,但也担心如果自己表现得也很差劲,老板娘一家会把她们赶出去,只好还是老老实实呈现自己的真正实力。
虽然名义上朱今瑶大不了朱寻菡几小时,但是她自小就把自己当所有人的姐姐,从懂事起就帮着朱母做事,手上的功夫比朱寻菡稳当很多。
“没事儿,这个地方才多大点地儿啊,我还有亲戚家缺人,就在这附近,一百米不到,这头喊一声,那边就能听见了。”老板娘宽慰朱寻菡,让她不用担心,她会帮她找个工作。
“过!”又是拍到晚上的戏份,林年下了戏,回到剧组酒店,卸了妆,想到自己最近学的裁剪手艺,想到后续的剧情,觉得自己有必要真正掌握这门技术,至少能唬人。
这么想着,她打开淘宝,搜索了几家专门卖各种布料的店铺,还买了一套裁剪工具和基本教材,打算等戏的间歇说不定就可以试试裁剪。
当学徒的时候,打版这些工作并不太需要她做,一般都是老板不知从哪里搞来了图纸,然后在那个基础上做一点修改,然后出个新的图纸,然后裁剪生产出样衣,看看效果。
连老板都是半路出家,剧中的朱今瑶更是如此了。好在林年是一个强迫症,干一行便会让自己好一行。再者说,谁小时候还没有一个做服装设计的梦想呢?
就这样,在剧中裁剪师傅和剧外专业视频和教程的加持下,无论是朱今瑶还是林年的裁剪技能都突飞猛进,搞得扮演老板兼裁剪师傅的群特(群众特别演出)连连称赞。
帝都。
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