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议的人选之一是林年?我知道林年,今年和去年都邀请她来过我们平台的其他节目,听工作人员说人很不错,不是那种很难搞的人,我们这个节目最怕有人难搞了。而且咖位也合适,就这么定了。”这让刚跳槽来的执行制片人匡霓惊了一下,她平时已经感受到了两个平台完全不同的工作氛围,但没想到在确定综艺人选这么大的事情上也可以决定这么快的。
后来有人告诉她:“我们平台本来就是综艺见长,那些大咖小咖巴不得来我们的综艺呢,所以相比起名气,我们更看重适配度,悄悄说,我们可不是某台,什么人人气高有流量就请什么人,这种节目靠得全是明星的人气,而不是节目质量,做几季就得黄。我们这边就不一样,走的是‘养老’路线,而且运营一个长线综艺并不比做一个全是大牌艺人的综艺轻松很多,更何况我们这些综艺也都不是小制作。而且当时开会的时候,老大可能忘记说了,去年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就打算邀请她的,可惜和经纪人对行程的时候没对上,就没有邀请,当时好像是已经跟经纪人说在林年的档期中预留出一个月的时间给我们。”
“我还以为是我的功劳呢。”匡霓不无失落地说道。
“说明你对我们这个节目融入得很好,不用放心上,没什么。”对方还安慰道。
于是林年反而成为了第一个敲定的人选,然后交给团队中负责外联的人去敲定具体档期和合同的事情了,毕竟当初和谢理之间只是口头协议,任何一方都有毁约的可能。《在路上》和林年敲定好具体档期的时候,她还没去巴黎,等她回来,这个综艺已经开始预热了,虽然当时一心投入到找回拍戏的状态之中,但她还是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网传阵容。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对一些人来说,旅行是偶遇他者,在自己平静的生活中投下一粒石子,用身体的极致劳累换来精神的须臾放松。对另一些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则在旅行本身,就是要出去走走,就是想到处看看,在路上永远比待在家里更令人快乐。
有的人喜欢一个人旅行,这样想要早上几点起床就睡到几点,想要去哪些地方就去到哪些地方,而不需要照顾其他人的情绪。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在于陪伴,在于和谁一起去。
作为一档综艺,已经更新到第十季的《在路上》一直致力于真正的旅行,而不是让其他的因素,如恋爱、游戏等喧宾夺主。
目前市面上很多旅行综艺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尴尬对话、矛盾冲突,就像《在路上》的第四季那样,一起旅行的人似乎脾气都不太合,虽然热度高,但是却让人对旅行充满了畏惧感。
行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总能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或许这是一些人喜欢旅行的原因。
林年回忆起前世的自己偶尔会选一个小城市住几天。
虽然喜欢一个人旅行,觉得自己不用照顾另一个人的情绪和需求。然而一个人旅行中,孤独感有时候会席卷而来。然而,究竟是因为一个人旅行而来的孤独感,还是独自旅行放大了她本就一直感受到的孤独呢?
林年想起自己上一世最孤独的时候往往是和人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无论怎么说都无法被理解的孤独总会在她独处时席卷而来。相反,如果她一直是一个人,反而不太经常感到孤独了。
脑海里充满杂思,从没录过旅行类综艺节目让她既期待又有些害怕。期待的是在这个旅途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害怕的也是这些人和事儿是不是她可以“掌控”住的。
“我们真的是纯自助旅行吗?路线、住宿也都是自己规划?这不太可能吧,毕竟你们有摄制团队,去了国外,你们能拍吗,人家让拍吗?我们如果只是作为游客,想去哪里都无所谓,但是后面跟着摄像师的话,他们是不是就会比较担心了?而且我知道国外很多人可是尤其注意被拍的问题,很多人不喜欢被拍到,这些你们要怎么解决呢?”
当初《在路上》这个团队刚接触林年的时候,她劈里啪啦问了好多问题,末了,还给自己叠了个甲:“不好意思,我问题有点多,希望你们不要嫌烦哈,就是纯好奇。”
“也不是纯自助,我们团队还是会有一个大致的路线规划的,几个国家的城市宣传部门也都会提前联系好。这个在国外好像也是蛮成熟的,每个城市都有市场营销部门,哪怕不是旅游城市,也会试图推广自己的城市吸引更多人才。”对方其实很乐意听到这些问题,这说明至少邀请的对象不是巨婴,什么都仰赖节目组安排。什么都依靠节目组安排的人虽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