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临死前会出现“走马灯”现象,眼前像放电影一样快速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出生到衰老,然后死去。
这种似乎超自然的现象,其实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1928年,科学家首次开始正式研究“走马灯”现象。
人在临死前是非常痛苦的,身体机能迅速衰竭,大脑会缺氧,脑部出现血流障碍。对此,科学家解释道:“出于人强烈的求生本能,大脑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完蛋了,所以拼尽全力迅速搜索所有人生经历,短短几秒钟就能回顾完自己的一生,想尽一切办法让主人活下来。”
这是大脑保护主人的极致体现。
死前,身体会十分痛苦,但“走马灯”后,会突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感觉就像是婴儿回到母亲怀中。
“或许是因为身体太痛苦了,害怕主人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所以不停地在大脑里搜索着主人这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试图挽留主人,让她产生强烈的生存意识,让她觉得人生还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人和事吧。”
这是当时苏熳琳看完这篇文章给出的结论。
“不对……这不是‘走马灯’现象。说好的几秒钟就能回顾完一生的。这都过了多久了?几个小时得有了吧?”
“再说了,回顾我这一生,哪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都是苦难罢了!照这样一说,大脑不是在加速送我走吗?”
小熳琳用力甩了甩自己的小脑袋,像是要把这个可怕的念头从脑子里给甩出去。
“苏熳琳啊苏熳琳,不要自己吓自己,不要自己吓自己!”
说罢,便打开衣柜,瞬间眼前一亮。
衣柜里竟然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啊,几乎都是自己小时候没有穿过的款式。
苏熳琳小心翼翼地伸手摸了摸衣服,真实的触感吓了她一大跳,“哇!这个触感……这梦真实的有点吓人啊。”
“还有这些衣服,摸着不便宜啊……”
但真实情况却是,小时候的苏熳琳大部分时间都是穿着校服,私服只有那么一两件,来回换洗着穿。
直到衣服小了,穿不下了,她才敢去跟妈妈说,让妈妈给她买新衣服。
然而,妈妈的第一反应却是抱怨苏熳琳长得太快了,抱怨家里的开销大,抱怨养孩子多不容易。
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跟你爸离了,还在这里受这份罪。
这是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到这个时候,苏熳琳总觉得,长得太快也是一种错,是自己给家里带来了负担,是自己让妈妈变得不幸。
苏熳琳撇了一眼妈妈特意给她准备的白雪公主的裙子,转手选了一件衣柜里最普通平常的衣服。
因为她从来都不是什么公主,更不想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公主。
没有期待,就永远不会失望!
哪怕是在梦里,她也绝不允许自己有这种念头。
因为当惯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就再也不想当吃苦受累的丫鬟了。
换好衣服,走出房门的那一刻,苏熳琳更是目瞪口呆!
目测这客厅得有100多平吧?还有这装修,家具……
这不妥妥的有钱人的家嘛!
看来小时候真的是穷怕了,所以潜意识里太渴望有钱了,造梦嘛,当然要搞个豪华套餐喽。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梦里啥都有!
苏熳琳四处张望的眼神,有点像是艺术家在欣赏自己的杰作,这儿摸摸,那儿瞧瞧。
心里还止不住地感叹道自己真有才,毕竟是个作家嘛,这个形象思维能力还是很优秀的。
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该有的都梦到了。
真正做到了什么叫做身临其境。
“咦?怎么没有穿妈妈给你准备的公主裙啊?”妈妈坐在餐椅上,边吃早餐边温柔细语地询问道。
“不喜欢!”苏熳琳的回答,言简意赅。
妈妈笑了,“看来我们熳琳是长大了,不想当小公主了,要当女王了?”
“……”
虽然是梦,但苏熳琳还是不太习惯这样温柔,并且用夹子音跟自己说话的妈妈。
“赶紧过来吃饭!阿姨今天做的都是你喜欢吃的。”
阿姨?什么阿姨?
就在苏熳琳纳闷的时候,从厨房里走出来一个看起来大概40多岁的中年妇女,身上还系着围裙,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