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
按照刘小军点的菜,还在锅边上蒸了许多红薯。
实际上这年头好多人都不爱吃红薯,倒是在后世卖的火热。
这年头,大家都喜欢捡能管饱的食物吃。
这红薯除了吃着香甜,实际上是最不管饱的主食,属于吃完了就得躺在炕上,但凡敢多动几下,直接就给你消耗完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
姥姥和姥爷都知道,腿有救了不用锯腿什么的,高兴的吃了一大碗瓷实白米饭。
饭桌上,还一直劝舅舅家的人多吃。
“怎么,你们要让别人吃去说闲话,说我老刘家苛责儿媳妇,让儿媳妇吃不饱啊!”
老太太往舅妈碗里塞了一个大白面,舅妈登时眼泪都快下来了。
刘慧珍也是紧跟着给嫂子盛了一碗兔肉。
“嫂子,这兔肉补,你多吃点儿。”
刘小军倒是吃惯了兔肉,一点都不稀奇。
自个儿吃着红薯不亦乐乎。
偶尔吃点粗粮也挺不错的。
这年头人能生,刘慧珍的爸爸兄弟五个,他排老五。
饭后,老大老二家的爷爷奶奶们,吃过晚饭后过来找姥姥姥爷叙家常,还带上了家里的小孩儿。
见刘小军也在,知道身份后也是让孩子们喊着哥哥。
一个个小孩儿“哥哥”“哥哥”的喊着,都给刘小军喊懵了。
不过,只要过来喊哥哥的小孩儿,一人发了一一颗Abc米老鼠糖,算是这当哥哥的一点心意。
“这可不能要,太金贵了!”
大人见各家小孩儿手里拿着糖,立刻抢过来还给刘小军。
这年头糖可是金贵东西。
刘小军确实没说:
“不打紧的,这我买的多。”
刘小军没想到大家这么客气,反倒弄的几位爷爷奶奶不好意思。
几位爷爷奶奶见刘小军不收,也是将目光投向老太太。
老太太眼睛一瞪:
“我外孙有出息,给你们就拿着,他爱吃红薯,你们几位把家里的红薯拿点来让我孙子带回城里吃!”
“没问题。”几位爷爷奶奶当即就答应下来。
别的没有,红薯还是管够的,大冬天的,乡村家里就没有不囤红薯的。
到了晚上七八点,刘小军提醒舅舅刘文武搀扶姥爷起来下床试试这腿能不能走路。
姥爷在舅舅的搀扶下,一步步从房间走了出来。
全家看着这一幕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特别是舅妈。
家里养了俩半大孩子,正是吃的多的时候,这还赶上公公病了,失去一个壮劳力不说,还得花钱买药。
之前听说公公的腿保不住的时候,着实让她吓了一跳,心说自家男人身上的担子又要重了。
没想到小姑子回来一趟,公公高兴的腿都要好了!
刘小军会医术的事情只有姥姥姥爷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以至于大家都觉得是神奇,是天不亡他老刘家,这也省的两位老人多解释了。
“姥爷,您这腿上的病算是治好了,等我明天上午再为您扎一次针,后面只需要静养就能恢复。”
“静养需要营养,家里的大白面和米饭全都吃起来,要不然这病很可能就好不了了!”
刘小军叮嘱了又叮嘱。
今天是看他在这里,老刘家的人才顿顿白面米饭的,保不齐等他一走,一家人又舍不得吃点好的了。
他只好通过这种方式“威胁”道。
“要不然下次托人来四九城告诉我妈,让妈再给你们带吃的!千万不要省着!”
“成,姥姥姥爷听你的。”两位老人见大外孙这么坚持,也是点点头。
......
第二日一大早,刘小军就为姥爷再次扎了针。
几位拿了糖的爷爷奶奶全都没食言,全都拿了红薯过来。
是用扁担挑过来的,一人挑了一箩筐,给刘小军整的有点哭笑不得,只好又一人给了一大把糖果。
刘慧珍在街道办的工作也不能请长假,今天就该回去了。
走之前,姥姥提了两只老母鸡,说是给刘小军和糖糖补身体。
老母鸡在乡村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这鸡可是用来生蛋的,直接说给就给了。
刘小军不要,姥姥死活让他拿着。
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