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的“逐客之令”一下,六国的食客们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纷纷离开了秦国。
但就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他可不甘心就这么走,这个人就是李斯。
李斯,楚国上蔡人,曾经在楚国当过小官。
有一次,他观察了两种老鼠,一种是生活在厕所的老鼠,吃的都是些脏东西,一见到人和狗就吓得四处逃窜。另一种呢,是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满仓的谷物,住在宽敞的屋子里,即便有人来了,它们还是悠哉悠哉地吃着谷子,一点儿也不惊慌。
李斯看到这两种老鼠,心中感慨万分:人的贤与不贤,不就像这些老鼠一样,都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吗?
于是,李斯决定去师从荀卿,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大学问。
学业完成后,他觉得楚王不值得侍奉,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决定西行到秦国去。
到了秦国,正巧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成为秦国相邦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她,任命他为郎官。
李斯这个人,一生都在权谋的海洋里遨游,有人说秦朝的灭亡和他脱不了干系。
最终,他的结局也是挺凄凉的,落得个被腰斩的下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斯对自己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句话,就像是一阵秋风,吹散了一生的功名利禄,让人不禁感慨:到头来,一切不过是黄土一抔。】
······
随着青鸟的讲述,直播间上出现了李斯的人生画面,但某些关键的地方都被黑影所遮盖。
{夜幕低垂,星光黯淡,秦国的营帐内烛光摇曳,年老的李斯坐在案前,他的面容在跳动的火光中显得格外苍老。
他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他的对面,坐着一位神秘的黑衣人,两人的身影在营帐的阴影中若隐若现。
“李大人,时机已到,是时候行动了。”黑衣人的声音低沉而急促,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李斯深吸一口气,他的手缓缓伸向案头,那里放着一份诏书。他的手指轻轻触摸着诏书的边缘,仿佛能感受到诏书上每一个字的重量。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李大人。”黑衣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催促。
李斯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缓缓站起身来,声音坚定而有力:“好,就按计划行事。”}
{天色微明,晨雾缭绕,刑场上气氛肃杀。李斯一族被押赴刑场,他们的脸上带着绝望和不甘。李斯走在最前面,他的步履蹒跚,但他的背脊依然挺直,他的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李大人,您还有什么遗言吗?”执行官的声音冰冷而机械。
李斯停下脚步,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刑场,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悲哀。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那个怀揣着梦想和抱负的李斯。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李斯的声音沙哑而颤抖,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秦时明月时空
咸阳宫的大殿内,烛光摇曳,嬴政高坐于龙椅之上,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直播间的画面。
随着青鸟的讲述,李斯的人生画面在直播间上缓缓展开,但某些关键的地方却被黑影所遮盖。嬴政的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他低头看向大殿中的李斯,冷冽的开口道:“李斯,你有何话可说!”
李斯的身影在大殿的阴影中显得格外孤独,他连忙下跪,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陛下,臣绝无二心,直播间上所述,臣已然醒悟。”
嬴政和李斯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嬴政看的出来,直播间上晚年的李斯肯定是犯了大罪,不然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李斯也是立即向皇帝表示,自己绝不会重蹈覆辙。
······
【时间轴拉回到秦王政颁布“逐客之令”的那一刻,我们的李斯先生,历经千辛万苦才抵达秦国,还成了秦王政的客卿,他当然不愿意就这么灰溜溜地回楚国去当个小吏。
于是,李斯便提笔挥毫,写下了一篇《谏逐客书》呈给秦王政。他在谏书中说道:“我听说群臣议论要逐客,这可真是大错特错。
想当年秦穆公求贤若渴,从西方的戎地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