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时空
嬴政的目光被直播间上盛庸布下的火枪所吸引,他转向群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看这讲述中,对于这所谓的火枪极为重视,不知他的威力如何?”
王翦作为嬴政的得力将领,缓缓开口回答道:“我大秦曾经以强弩而震慑天下,想必这火枪是后人在强弩的基础上,研制的新武器!”
嬴政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对新武器的出现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朱元璋时空
朱元璋看到朱棣居然敢亲自率领几个轻骑兵掠过南军阵地进行侦查,不禁怒气冲冲地骂道:“小兔崽子,你身负军民之重任,居然如此冒险!”
朱棣则轻声反驳道:“当年唐太宗不也亲自探查敌情吗?”
朱标此时也开口道:“老四,唐太宗时期可没有火器!”
朱棣听了这话,也是不敢再反驳。
······
【朱棣冒险带回的情报还是有价值的,在侦查过后,朱棣亲率一万铁骑与五千步卒,如同猛虎下山,直扑盛庸军的左翼。然而,盛庸的防线坚如磐石,朱棣的铁骑未能撼动分毫。
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燕将谭渊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挥舞着战旗,率领部队主动出击。盛庸的部将庄得,如同狂风中的巨浪,死战不退,与盛庸军会合,最终斩杀了谭渊,战场上的血腥味更加浓烈。
朱棣与朱能等人,却在这混乱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趁着南军调动的混乱,趁暮色向南军后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斩杀了庄得。
盛庸虽然稳住了阵脚,但天色已晚,双方只得罢兵。这一战,双方杀伤相当,但燕军却失去了大将谭渊。
从这几次大战来看,只要朱允炆不瞎操作,南军的战斗力并不逊色于燕军。
朝廷将领的军事素养和数量,明显占据优势。但朱允炆的微操,却在战场上给了朱棣许多活命的机会,这不,朱棣又开始了他的骚操作。
白天的大战刚刚落幕,当夜,朱棣率领十余人在盛庸营地附近露宿;三月二十三日清晨,朱棣发现自己被南军包围。
他再次利用禁杀之旨,引马鸣角,穿过敌军,扬长而去。南军愕然,不敢射箭。
朱棣的这一操作,完全是把朱允炆的圣旨披在自己身上当免死金牌,这仗打起来可别提多憋屈了。
朱棣回到营中,他的眼神坚定,语气激昂,鼓励众将:“两军相当,将勇者胜。”
于是燕军在东北方向,盛庸军在西南方向,再次会战。燕军左右冲击,盛庸坚守,双方互有胜负。
战斗打了三四个时辰后,突然刮起了强烈的东北风,尘埃蔽天。南军顶着风沙,根本没法作战;燕军则乘风大呼,纵左右翼横击之,盛庸大败,损失了数万人后,退回德州。吴杰、平安引兵准备会合盛庸,闻庸已败,退回真定。
夹河之战结束,这场战斗重新确立了燕军的优势。
闰三月初四,建文帝因夹河之败,再次罢免齐泰、黄子澄,谪出京城,暗中令其募兵。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嘴,在朱棣靖难的记载中,有许多的天气异常的记载,在他遇到危险或者战事胶着的时候,都会遇到奇怪的大风、大雪、结冰。这好像是老天爷在帮朱棣一样,当然,经过科学教育的我们,自然是不信的。
那为什么这个记载会在正史中大量出现呢?
讲这个,我们就要想到“改史大师”李世民了,这样一讲,大家明白了吧!
毕竟古代帝王总要给自己加点玄幻的色彩,而像朱棣这样篡位的,那就需要加更多料了。
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那朱棣则是把这些都算在自己已经入土的老爷子朱元璋身上,说这些大风、大雪都是太祖皇帝在帮我们,我们造反是正义的。
毕竟,厚脸皮才能当一个好的带头人!】
······
隋唐演义时空
大殿中的群臣面对直播间上突然出现的“改史大师”李世民,气氛顿时变得凝重,无人敢轻易发言。
即便是以直言敢谏着称的魏征,也选择了沉默。
李世民刚刚登基,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渴望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洗刷过往的污点。
然而,直播中的嘲讽让他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禁自问:“难道朕真的不能得到世人的认同吗?”
房玄龄洞察到李世民的情绪,便出言劝慰道:“陛下,汉高祖也曾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