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在直播间上看到朱棣的局势发展,不禁流露出羡慕之情,他说道:“这朱棣的运气可比我强多了,朱允炆自己消失了,他也不用承担害亲的骂名!”
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重臣,立刻出言安慰道:“陛下当日若不发兵,恐怕我们的下场连朱允炆都不如啊,陛下千万不要自责!”
杜如晦也加入劝慰,说道:“陛下,我等只要励精图治,建设一个盛世,百姓自然不会记得此事。”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和朱标在得知朱允炆下落不明的消息后,松了一口气,这避免了朱棣直接犯下弑君的重罪,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较为可接受的结果。
朱元璋对朱棣说:“老四,还好你没有亲手犯下弑君之罪,不然咱绝不轻饶了你。”
朱棣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脸庆幸,显然对于自己没有走到那一步也感到松了一口气。
朱柏突然拉着朱棣惊讶地大喊:“诛十族,四哥你看!”
这一消息让殿中的大臣们也感到震惊,他们惊讶地看着朱棣,心中暗自思忖,难道燕王的杀性比朱元璋还重!
朱标则开口为朱棣辩护:“老四虽然杀伐果断,但诛十族太过于夸张了,其中定有隐情!”
马皇后也对朱棣说:“无论如何,老四你还是要修心养性,不要妄动杀念。”
朱棣连忙点头,表示接受大家的劝告。随后,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直播间,想要知道这“诛十族”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
【朱棣登基这事儿,确实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华夏大地上,自古以来就讲究个名正言顺,这皇位传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坐稳的。
想当年,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还老老实实做了几个月的太子,才正式登基。
朱棣这边,虽然已经打进了京城,朱允炆也失踪了,但要名正言顺地坐上皇位,那还是得讲究个程序和礼法。
大明开国多年,已经有了一套正常的传承体系,这皇位可不是谁兵强马壮就能坐的。
朱棣一直强调自己是得到了老父亲朱元璋的认可,才能继承皇位,所以他一直强调现在是洪武三十五年,试图在法统上找到立足点。
正常情况下,朱棣应该先被封为太子,然后继承朱元璋的皇位。
但现在尴尬的是,朱元璋已经入土几年了,这程序怎么走呢?
不要紧,华夏除了父死子继的传统,还有自下而上的劝进传统。
朱棣做不了太子,就只能让王公大臣来劝进了。
而诛十族这个事件,就发生在劝进之中。这个事件的主人公,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就是朱允炆的幕僚之一方孝孺。
方孝孺这个人,是明初大儒宋濂的学生,名气很大,当时被称为天下的读书种子。
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还对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朱棣还点头答应了。
方孝孺算是南方学子的领头人物,朱棣就很想让他来写继位的诏书,这样也算安抚南方读书人的人心。
朱棣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就把方孝孺被召到朝廷,这时方孝孺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
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
朱棣答:“他自焚而死。”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
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
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
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
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
方孝孺被杀这事后面就开始越传越邪乎,有人说朱棣因为方孝孺不效忠自己,还在殿上和他对峙,一怒之下,诛了他十族。
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最早记载这个说法的,是明朝中期江南文人祝枝山的《野记》,这本书里头,多的是民间杂文野史,还有鬼神故事,没